全球最大灵性图书馆(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电子书,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书库会员80元,课程合集会员198元。
永久在线地址,包更新,免费下载学习,如果想要加入会员,可以联系我,单本代找电子书的话,3元一本,微信:356508476
只要它是个中心,它的空间就必定永远受限。对吗?所以只要存在中心,空间就必定永远受到限制--就像一个住在监狱里的囚徒。他有在院子里散步的自由,但他永远是个囚徒。
克里希那穆提:今天早上我们要一起思考什么?
提问者:心理记忆是什么,它是怎样铭刻在脑子里的?
提问者:能探究一下快乐和思想的主题吗?
提问者:关于生活,关于这个世界的概念是怎么一回事?
克:你们想讨论哪个问题?“关于生活,关于这个世界的概念是怎么一回事”?另外,什么是思考者和思想……,先生们,你们说呢,我讨论什么都可以。
提问者:我们能继续讨论思想吗?上次讨论结束的时候谈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提问者:我们能再多谈一点儿、多解释一点儿关于时间、空间和中心的问题吗,我们前几天谈过的?
提问者:为什么我们想要讨论“前几天”的东西?那已经结束了。
克:如果我们讨论关于生活的概念以及生活这个问题,也许会碰到时间、空间和中心的问题。我觉得其他的所有问题都包含其中了。什么是关于生活的概念?我们所指的概念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构思、想象,然后表达出来。一个概念化的世界就是观念、公式的世界、理论的世界,想象的意识形态构成的世界。我们谈到“概念”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是吗?一个概念化的世界,一个意识形态的世界。首先,在我们跟他人的联系中,在我们生活的背景中,概念占据着什么位置?概念化的世界,我们多多少少已经描述或口头解释过了,那它跟实际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有任何关系吗?我牙疼;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而牙不疼的概念却不是事实。事实是,我牙疼,另一个则是虚构的东西,是一个观念。那么,事实、“实然”、实际的日常生活和公式、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任何关系吗?你们相信有关系,至少有些人信。印度教徒相信存在宇宙的大我,(我们在讨论一个敏感话题)存在某些永恒的东西。那是一个观念、理论、概念,不是吗?不是?商羯罗,吠檀多或某些人说存在这个宇宙的大我,或不管什么,说存在这个精神实体。那只是一个观念,不是吗?
提问者:不止如此。
克:不止?
提问者:(听不清)
克:人们说存在某些永恒的东西……
提问者:(听不清)
克:(我不假设,先生)有这么个概念,先生,这个概念说存在永恒的境界,它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现实,是上帝,或不管你爱叫什么。基督徒和穆斯林都这么说,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你们这里也用一套语言。那不就是个毫不现实的概念吗?
提问者:现在它是个概念,但假以时日,我们希望自己能发现那个东西。
克:如果你假定存在某个东西,某个什么,那你一定会找到的!在心理学上,这个过程非常简单。但究竟为什么要作任何规定呢?
提问者:我爱上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但我从没见过她。虽然我没见过她,但她的美丽却是事实。
克:哦,别扯了,先生。根本不是那回事。这么说下去就没边了。我们有很多空谈、概念,比如,关于完美人类的理想、应该怎样的理想,以及自由的人应该怎样行动、思考、感觉、生活等等。但这些都是概念,不是吗?
提问者:你所说的“实然”显然也是概念!
克:是吗?你真的牙疼时,那是概念吗?你没有工作,没有食物,实实在在痛苦时,那是概念吗?你爱的人死了,你悲痛万分,那是概念吗?
提问者:(听不清)
克:什么!牙疼不真实?你们都活在哪个世界?年老时死亡来临,或发生事故摔断一条腿,或不管什么——那是理论吗,不好理解?那是概念吗?先生,现在我们在处理概念的问题。关于生活的概念。为什么你们想要概念?
提问者:为了描述生活。
克:为什么我要描述生活?我活着,受着苦。
提问者:(听不清)
克:就是这样。“你怎么开始着手设想生活?”你为什么想要设想生活、设想事情应该怎样怎样?你问,生活的现实是怎样的。生活的现实就在那里,就是苦难。有痛苦,有快乐,有绝望,有愤怒。
提问者:那些都只是表面现象。
克:你说“只是表面现象”是指什么意思?你是指那是假象!你是指没有快乐、痛苦、战争这回事?你是指这是个可爱的世界?(听众笑)他们拿走你的工作时,你说没那回事,你这么说过吗?你没东西吃时,你说那是假象,是吗?不是?那你在说什么?你说那不是真的?你是指什么?
你说概念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这真是最不可思议的世界。我们都在扯些什么!我们非常仔细地分析了“概念”那个词,分析了它的意思。好好记住它,先生,记住它。
提问者:我没那么说。我说很多人需要理解“概念”这个词。
克:刚刚解释过了,那么我们继续吧。我们问概念跟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日常生活就是每天单调地去办公室上班,每天单调地被孤独、痛苦折磨等等。那些事,是现实,是实然,是我们生活中每天在发生的事,那些事跟概念有什么关系?
提问者:我能说两句吗?
克:很乐意,先生。你说吧。
提问者:(很长的一段话。听不清。)
克:啊!他说如果我们真的理解了概念,生活就会不同。他引用了某位先生的话,我不知道是谁。为什么我要理解概念?如果我充满痛苦,如果我没东西吃,如果我儿子死了,如果我聋哑痴呆——概念跟那一切有什么关系?概念即语言、观念、理论。那跟我锥心的孤独有什么关系?
提问者:(听不清)
克:等等,先生,等等!我想我们必须继续原先的问题,否则讨论不出什么来。我们不愿面对事实,我们在一堆语言里打转。现实不是概念,现实就是我的日常生活。对吗?现实是我身陷痛苦,而痛苦不是理论,不是概念,那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过程。所以我问自己——为什么我对痛苦抱有概念?对痛苦抱有概念完全是浪费时间。所以我不想要概念,我想要了解痛苦,对吗?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痛苦?有肉体的痛苦,比如牙疼、肚子疼、头疼、疾病,还有不同层面的痛苦,心理层面的。那么,我要怎样摆脱那种痛苦,摆脱内心的痛苦?肉体的痛苦我可以找医生治疗,但还有心理上的痛苦、我内心承受的痛苦。我痛苦什么?我们有什么痛苦,先生?
提问者:孤独和恐惧。
克:没错!孤独和恐惧。我想要摆脱它们,因为这孤独和痛苦一直是个负担,它们给我的思考、我的见解、我的观点、我的行为蒙上了阴影。所以,我的问题就是怎样从恐惧中解脱,而不是摆脱一切理论,那就过头了。但我不接受关于任何事的任何理论。那么,我怎样摆脱恐惧?概念能帮我摆脱恐惧吗?这就是你之前说的意思,先生。但是对恐惧抱有概念能帮我摆脱那个恐惧吗?你说“可以”,你说“那是科学思想”,“那是现实基础”,那是“符合逻辑的结论”。选个简单的例子,先生,你自己去找出答案。不要引入科学的、逻辑的、生物学的事实。你有恐惧,一个不要有恐惧的概念能帮你摆脱恐惧吗?先生,不要理论化。你有恐惧,不是吗?没有?不要只是信口说说。你有恐惧,不是吗?概念能帮你摆脱那个恐惧吗?务必想清楚,先生,探究它。不要去求助某些理论,先生。请不要偏离同一个问题。你有恐惧。你怕妻子,你怕死亡,怕可能丢掉工作。理论、概念能帮你摆脱这些恐惧吗?你可以逃避它们。如果你怕死,相信轮回就能逃避那个恐惧,但恐惧依然存在。你不想死,即使你可能相信种种说法,事实是那恐惧依然存在。概念无助于摆脱恐惧。
提问者:它们也许能逐渐帮我们摆脱。
克:逐渐?到那时你可能死了。先生们,不要理论化,看在老天的份上。这些没用的脑子,只会理论!
提问者:逃避不也是尽力摆脱恐惧吗?
克:哦,我们多幼稚!你可以逃避你的妻子,但你的妻子依然在家里。
提问者:你可以改变生活方式。
克:先生,拜托你,我们简单面对问题吧。你知道恐惧是怎么回事,你知道暴力是怎么回事,不是吗?非暴力的理论能帮你摆脱暴力吗?接受那个简单的事实。你暴力,这是现实。日常生活中你是暴力的,那么你可以靠一个概念、一个非暴力的概念理解自己的暴力吗?(长久停顿)
提问者:(很长的一段话,听不清)
克:你在说什么,先生!我们在说英语!你懂英语吗,先生?我们在谈暴力。你暴力过吗,先生?
提问者:有时候。
克:好。那么,你靠一个概念摆脱暴力了吗?
提问者:看到自己暴力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平静下来。
克:我怀疑我们是不是在说同一种语言。我投降了!你继续说吧,先生。
提问者:(继续一段听不清的话)
克:好吧,先生。你赢了。
提问者:(接着又一段听不清的话。)
克:谢天谢地,你没有统治世界。你在蹉跎岁月,你在浪费光阴。你活在一个极不真实的世界。
提问者:(继续高谈阔论。听不清。)
克:我们就是这么说的,先生。面对事实本身。只有你对事实没有一套理论,才能面对它。对吗?显然你们老一辈人不想面对事实。你们喜欢活在概念的世界里。那就待在那儿吧,先生们。现在我们继续。问题是,心可以摆脱恐惧吗?恐惧是怎么回事?我们感到害怕。(我们回到了你的问题,先生)(不是你的问题,先生。你想活在理论的世界里,那就待在那儿吧。我在回答这位先生的问题)你问谁是那个说“我害怕”的实体或存在。你嫉妒过,没有吗,羡慕别人?那个说“我嫉妒”的人是谁呢?
提问者:自我。存在一种自我感。
克:那个自我是谁?先生,好好分析它。你知道怎么分析吗?探究它,一步一步。它是谁?认真思考,先生,不要引用商羯罗、佛陀或谁谁谁的话!你说“我害怕”,那个“我”是谁?
提问者:(提出几个想法。听不清。)
克:不要引用。务必认真思考,先生们。
提问者:羡慕的那一刻,不正是思想把自己设想成永恒的吗?
克:思想认为自己永恒的那一刻是怎样的?我羡慕。我意识到自己的羡慕。谁是说“我羡慕”的那个实体,那个思想?
提问者:(听不清)
克:哦拜托,先生!你这不是分析,你只是提个说法!好好探究它,先生。你说,那一刻,思想说“我嫉妒”的那一刻,那个思想,暂时在那一刻,认为自己永恒。对吧?那么,那个思想为什么认为自己永恒?不就是因为它认出了一种以前有过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吗?慢慢来,一步一步。我羡慕——你知道羡慕是怎么回事——我慢慢意识到自己在羡慕,我问,“那个意识到的实体是谁?”那个实体或那个思想怎么知道那是“羡慕”?那个思想知道那是羡慕是因为它曾感受过羡慕。早先羡慕的记忆冒了出来,那个人一感受到它就说,“又来了。”对吧?这就是我以前感受过的羡慕。否则你完全不会那么想。因为思想能识别感觉,它能叫出“羡慕”。以前它经历过同样的感受。所以它说(“它”即思想)……(听众插进来说)先生们,我知道这问题很复杂,所以我们必须一步一步慢慢来。(先生们,可以不要咳嗽吗——所有人立即停止)(听众笑)这是个非常难探究的问题,除非全身心投入,否则无法了解它非常复杂和微妙的性质。我们说,首先,你羡慕了,你意识到那羡慕,然后思想说,“我以前有过那种感觉。”不然,你认不出那种感觉就是你以前所说的“羡慕”。通过对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识别,你以前有过的经验获得了永恒和延续。所以,思想具有延续性是因为思想是记忆的反应。对吧?那个思想,即昨日记忆的产物,它说,“又来了,那是羡慕。”通过冠名“羡慕”和识别,思想赋予了它更大的活力。思想是海量记忆的反应,那些记忆由传统、知识、经验等等组成,那个思想认出它现在的感觉即“羡慕”。所以,思想就是那个中心,或者记忆就是那个中心!对吧?(停顿)先生们,你的中心说“这是我的房子,我住在那里,法律上它属于我”如此等等。你有某些记忆,愉快和痛苦的记忆。全部记忆就是那个中心,不是吗?那个中心即暴力、无知、野心、贪婪,它痛苦、绝望等等。那个中心营造了它自己周围的空间。没有吗?没有?(插话)(慢慢来,先生们……一个间隙?……啊,那位先生想要我重复刚才说过的话。对不起,先生,我重复不了,我记不起刚才的话了)
我们换种说法。有这么个麦克风,它周围就是空间,它就是中心,周围有空间,它存在于空间中;就像这个房子内部有空间。不过这房子外部也有空间。所以,这个中心自身内部有小小的空间,外部也有空间。(我不是在谈创造。安静听好)请观察这个,先生,请探究它,请全身心观察它,不要只是脑子想想。如果你真的探究进去,会更有意思。但如果你把它理论化,讨论就可能没个完,就会毫无结果。这是那个中心,那个中心就是海量的记忆。(那非常有意思,先生们。请探究它)那个中心就是海量的记忆,海量的传统。因为压力,因为影响,那个中心是紧张造成的。那个中心是时间的结果,局限于文化的领域——印度教文化、穆斯林文化等等,所以那些就是那个中心。因为是中心,显然它外部就有空间;因为要活动,它内部也有空间。如果不活动,它就没有空间了,就不存在了。任何能活动的东西必须有空间。所以那中心内外都存在空间,而且一直在寻求更大的空间、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换种说法,那个中心就是意识。就是说,那个中心是有边界的,它把那看成“我”。只要有个中心,就一定有外围空间,显然如此。它试图扩展其外围空间——通过吸毒,即现在所谓的“头脑的迷幻扩张”;或通过冥想,通过各种意志作用等等。它试图扩展空间,即它所知的意识,试图促使它广阔、广阔、更广阔。然而,只要它是个中心,它的空间就必定永远受限。对吗?所以只要存在中心,空间就必定永远受到限制,就像一个住在监狱里的囚徒,他有在院子里散步的自由,但他永远是个囚徒。他可能得到一个更大的院子,他可能得到一个更好的房子、更舒服的房间,有浴室以及诸如此类的设备,但他还是受限的。只要存在中心,空间就必定有限,因此那个中心永远无法自由!就像那个囚徒在监狱的高墙内说“我是自由的”,但他并不自由。很多人可能无意中认识到,在存在一个中心的意识领域内不会有自由这种东西,于是他们问是否可以扩展意识、扩张意识——通过文学、音乐、艺术、药物,通过种种过程。但只要存在中心,存在观察者、思考者、看守者,纵然他使尽浑身解数,也跳不出监狱的高墙。对吗,先生?请不要说“是的”。因为在中心和边界之间有距离,时间就进来了,因为他想要跨越边界,超越它,把它远远推开。不知你们听懂了没有?先生,我们不是在处理理论,如果你能实实在在深入内心探究,就会看到这件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