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韩老师,写完了《道德经说什么》,又写了《庄子说什么》。现代人需要一座座桥梁,让我们和久已淡泊的传统相连接。失去连接的人是游子,找到信号的人是归人。
序章
各位读者好,自《道德经说什么》之后,我们又见面了。
这本书要给大家讲什么呢?我先来给大家排列几个成语:鲲鹏展翅、鹏程万里、凌云之志、扶摇直上、螳臂当车、坐井观天、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窃国者侯窃钩者诛、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这些成语大家都很熟吧?而这些,都出自我们这本书要讲的这个人:先秦道家的第二号人物——庄周。
我们尊称他为庄子。
说到庄子,我们对他有这样一个印象:如果在中国文化中选一个真正热爱自由的人,首选便是庄子;如果在我们的文化中选一个想象力最为丰富的人,那也是庄子。就让我们来细细地说一下这个奇妙的人吧!
庄子,可称为老子的私淑弟子。所谓私淑弟子,是指和老师没有见过面,却真正地继承了老师思想的人。比如孟子,比孔子晚生近两百年,却自称是孔子的学生。因为他的确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是孔子地地道道的私淑弟子。同理,庄子比老子也晚生两百年左右,是老子的继承者,他自然也是老子的私淑弟子。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意思是庄子的学问虽然多、虽然广、虽然大,但是其精要和根本还要归于老子,是和老子一脉相承的。
我们上一本书讲了《道德经》,现在再来讲《庄子》,要注意二者的有机联系:一来我们可以通过庄子的著作,更好地了解《道德经》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思想;二来我们可以借这本书,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巨人——大名鼎鼎的庄子先生。我们就以《庄子》这本书中的记述和权威的史学著作《史记》为依据,来给大家介绍庄子的生平。
在《史记》中有《老庄申韩列传》,排在列传的第三位。第一位是两位著名的隐士,伯夷和叔齐;第二位是齐国的两位著名宰相,管仲和晏婴,也就是管子和晏子;第三位的就是老子、庄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在《老庄申韩列传》中,只有两百多字的篇幅记载了庄子的生平。可不要小看这两百多个字,因为老子在列传中所占的篇幅,也只有四百五十余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