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灵性图书馆(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电子书,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永久在线地址,终身包更新,免费下载学习。
灵性书库(电子书籍)会员80元,全网课程合集(音频视频)会员198元,如果想要加入会员,可以联系我,单本代找电子书的话,3元一本,微信:356508476
在本书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心智、你的心智和你的自我的本质,一起讨论心智由谁参与、如何产生、是什么、为什么产生以及何时产生,并一起讨论你感受到的我用“你好”向你致意的这种体验。
一些人使用“心智”(mind)(1)这个概念表示智力和逻辑、思维和推理,这种做法将它与“心灵”(heart)或“情绪”(emotion)对立起来。无论在本书中还是在我的其他作品中,我都不会以这种方式从广义的角度使用“心智”这个词。我用心智指代与活着的我们感受到的主观体验有关的一切:从感受到思维,从理性的观点到先于或潜藏于话语下的内在的感官沉浸(sensory immersion),再到我们感觉到的、与他人及整个地球的联系。心智同时也与我们的意识有关,即我们对“活着”的感觉的觉察,以及存在于这种觉察中的觉知体验。心智是我们最深刻的本质,是我们在当下时刻对“活着”、对此时此地最深刻的感觉。
心智不只包括这些内容。除了意识和意识对“活着”的主观体验的觉察,心智可能还包含一个更宏大的加工过程,即它将个体与他人及世界联系起来。虽然这个重要的加工过程可能是心智中一个难以测量的部分,但它却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接下来的心智之旅中将深入探索这一过程。
尽管我们或许无法量化我们心智中位于“活在此时此地”的体验之中心的那些成分,但这种内在感受到的、关于“活着”的主观现象,以及我们感到的与他人和世界联系的方式,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些不可测量的、关于生命现实的成分有许多不同的称谓。有人称其为我们的本质;有人称其为我们的核心、灵魂、心灵或者本性。我只是简单地称其为心智。
心智仅仅是主观性(subjectivity)的代名词吗?或者说,心智仅仅等同于对我们的情绪与思维、记忆与梦、内在觉察和相互联系的感受吗?如果心智同时包含我们对这种每时每刻“活着”的内在感觉的觉察方式,那么心智的成分就还包含被我们称为“意识”的体验:我们借助这些体验保持觉察,并由此知晓主观生活中的内容的展现方式。因此,心智这个概念至少包括了意识,即我们觉察内在体验和主观生活的方式。
在低于觉察水平的层面上也存在某些与我们通常所称的心智有关的东西。这些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包括思维、记忆、情绪、信念、希望、梦、渴望、态度和意图等,我们有时能觉察到它们,有时则不能。尽管在某些时候,甚至大多数时候,我们觉察不到这些心理活动,但它们不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可以把这些心理活动看作我们思维和推理的一部分,以及允许“信息”(information)流动和转换的过程。在未经觉察的情况下,这些信息流甚至都没有引起主观感受。因此我们能看到,在意识及其对主观体验的觉察之外,心智这个概念还包含了不依赖于觉察的、更基础的信息加工过程。
如此说来,心智就可以被看成作为“信息处理器”的心智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信息是什么?如果信息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过程并诱发了行为,那么无论有无意识参与,心智是如何令我们做出有意的行为选择的,我们又是否具备自由意志?如果心智这个概念包括了主观体验、意识,以及包括问题解决和行为控制等在内的信息加工过程,那么什么是心智的核心成分?从感官知觉到执行控制的心理活动的连续谱系中的“心智成分”又是什么呢?
我们已经讨论了意识、主观体验和信息加工这些关于心智的一般描述,它们通常以你可能很熟悉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记忆、知觉、思维、情绪、推理、信念、决策和行为等。我们能用什么样的理论将这些常见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呢?从感觉到感受,再到思维和行为发起,如果心智是上述一切的源泉,那么为何这些东西都被归于心智这个概念之下呢?心智究竟是什么呢?
心智作为一个术语、实体或过程,我们既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名词,也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动词。心智作名词时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它是一个稳定存在的物体,你既能够掌控它,也可以宣称拥有它。你拥有心智,它属于你。那这个名词性的心智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心智作动词时则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涌现的过程。心智中不仅充满了活动,也展现出了永无止境的变化。如果这个动词性的心智确实是一个过程,那么这些动态的东西、这些精神生活中的活动又是什么呢?无论作为名词还是动词,心智究竟是关于什么的呢?
有学者将心智描述为“信息处理器”。这种描述指出,我们能够对观点和事物进行表征化,并将这些表征进行转换,通过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记住事件。从知觉到推理,再到行为决策,它们都是心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科学家、教师和医生,我从事与心智有关的工作已经35年了,有这么一种现象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虽然上述对心智的描述广为人知,然而在一系列与心智有关的工作领域中,无论是临床、教育、科研还是哲学思辨,居然都缺少一个对心智的精确定义,缺少一种凌驾于其功能之上的、关系到其本质的清晰认识。
作为一名精神卫生工作者,即精神科医生兼心理治疗师,我也惊讶于这样一件事,即这种对心智的工作定义都不明确的现状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制约我们临床工作的有效性。明确心智的工作定义既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它开展工作,又意味着我们可以不断修正它以适应研究数据和个人经验,还意味着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述“心智的本质是什么”。尽管我们频繁地听到“心智”这个词,却极少注意到它缺乏清晰的定义。如果在科研、教育、临床实践、个人和家庭生活中都没有关于心智的工作定义,那么至少在我看来,我们对心智的理解和交流中就缺少了某些东西。
只有对心智的描述,却没有对其做出工作定义的尝试,我们真的能定义什么是健康的心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