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灵性图书馆(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电子书,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永久在线地址,终身包更新,免费下载学习。
灵性书库(电子书籍)会员80元,全网课程合集(音频视频)会员198元,如果想要加入会员,可以联系我,单本代找电子书的话,3元一本,微信:356508476
推荐序
想让现代人学习一门好学问,你不需要,也不应该用一个神秘主义的、充满超自然力量和有来世的世界观去吸引他。我们学习物理学、经济学、心理学这些学问都是为了今生今世受用,好学问应该有可见、可观测、可重复验证的特质。
我曾经听人把佛教说成“佛陀的教育”,我喜欢这个说法。学佛不是对来世的赌注,佛陀不卖赎罪券。佛学绝不应该是跟真实世界毫无关系的学问,佛学不能排斥科学方法。
《洞见》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赖特是一个研究进化心理学的学者,同时还是个科学作家。他从未在哪个寺院正式出家,只不过学习和练习过一些打坐冥想的功夫。但是这本书非常值得你了解——甚至可以说值得你学习,因为赖特是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求证佛陀当初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关于这本书,你可以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这是用科学来解释佛学的一个尝试。但我更喜欢另一种更激进的看法——相对于善男信女的膜拜和“仁波切”们的鸡汤,这本书说的才是佛学的本义。
咱们先考虑一个思想实验。
1
我们假设,两千五百年前,有一位智者,结合当时的哲学思辨和自己的顿悟体验,提出了一门非常厉害的学问。这门学问能让人们脱离世俗生活的烦恼,去追求一个高级的精神世界。
这门学问里有很多抽象的概念,难学而且特别难教。当时的人受教育程度都很低,连识字的都不多,普遍迷信神灵。那么智者怎样才能把他的学问推广,乃至传给后人呢?
智者为了方便人们理解,用了打比方、讲故事等很多办法教学。他是个好老师,课程很精彩。而且他能言善辩,在公开的辩论赛中把挑战者一一击败。他的声望越来越高,学生越来越多。他的学生们又有了自己的学生。
后人为了推广这门学问,创办了正规的学院。智者已经不在了,但是他讲学的笔记被整理成了标准化的教材,弟子们一定要把这门学问发扬光大。学院里有专职的老师和全职的学生,而且连锁办学,成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教育机构。
但是学院一代又一代的老师并没有当初智者本人那么聪明和善于教学。他们对教材的理解有时候未必符合智者的原意,他们在教学中有时候会加入一些自己的发挥,可能还会故意把理论简化。但即便是这样,很多学生也理解不了,老师们只好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教材,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指望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学院规定了严格的纪律,连饮食都有明确的禁忌。学生对老师一定要有恭敬心,教学过程要有仪式感。人们渐渐认为背诵教材、有恭敬心和仪式感就是真正的学习内容。为了方便管理,学院还给师生设定了等级称号。
但办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全职学生,智者的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为了宣传这门学问,师生们设计了更简明的版本,还说学习这门学问是有“功德”的,最终能给自身带来各种好处。老百姓总是爱夸大和盲从,可能你说的是“好处是一”,传来传去就会被变成“一百”,不过学院对此似乎并不介意。有很多百姓不愿意自己下功夫学习,但是也认为这门学问很有用,就给学院捐助了一些食物甚至财产,学院当然也欢迎。作为精神上的鼓励,学院会说这些捐助者是这门学问的赞助人,他们也有功德——至少有“福德”。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学院办得越来越繁荣,具备了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精密的仪式和森严的等级。这样让外人感到不明觉厉的学院再加上本来就带有神秘色彩的学问,慢慢变得无比庄严和神圣。老百姓认为,哪怕买一本学院的教材摆在家里都具有赐福和辟邪的功能。
就好像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学变成了宗教一样,传播智者学问的各个学院也形成了一个个宗教组织。
而到了这个时候,那门学问在有些地方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更多的地方则变得越来越简单。很多人已经说不清智者的本意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