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本三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终身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馆长周周更新原创录音,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心理学者、营养师、按摩师、医生、身心灵工作者、气功爱好者、辟谷爱好者、瑜伽爱好者、
轻而易举的富足实践者、合一学习者、深层沟通爱好者、奇迹课程学习者、家排爱好者、水晶爱好者、太极爱好者、国学爱好者)
明清笔记小说里,有一大堆关于八字、紫微斗数、体相、风水、占星、姓名学、测字、扶乩、卜筮的故事,笔者将它们统称为命运奇谈。这些故事虽然已有些历史,但今日读来,却仍让人感觉相当熟悉,我们甚至还可在身边找到它们的“现代版本”。因为这些故事诉说的乃是中国人的命运观和中国文化里的天机窥探术,它们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
当人们在思考“为什么”时,基于思维的某些特性,总是倾向于以“命定论”为前提——也就是认为“世间无偶然,凡事必有因”,大至宇宙的形成、国家的兴亡,小至个人的贵贱穷达、祸福成败、花木的荣枯等,都有一些先行因素在冥冥中决定了它们的演变。如何指名、分析并进而操控这些因素,构成了人类知识的主要内涵。命定论有很多种,笔者将过去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思考所得,称为“中国古典命定论”,而明清笔记小说里的这些相关故事,则是中国古典命定论的历史与文学显影。
如果我们把中国古典命定论视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巨树,那么相关故事就好比它所开的满树奇花和所结的盈枝异果。本书所举的一百三十二个故事,只是这棵巨树下的一些飘零花果而已,它们相当迷人,看了就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爬上巨树去赏玩,但这样一来,可能穷数年之力都无法尽览那些枝枝叶叶、花花果果。一个聪明的办法是先退到远处,总览这棵巨树的轮廓,然后准备一把冷硬的锄头,走到树下去挖一挖它的“根”,做一些细胞的切片研究,破译它“染色体”中的遗传基因密码,并分析它所获取养分的土壤成分。
所谓“遗传基因密码”,指的是中国古典命定论里的一些基本观念,譬如天命观、知命观、天人合一观、天人感应说、阴阳五行的生克消长与用来从事判读的象数之学等,所谓“土壤成分”指的则是孕育及滋养中国古典命定论的一些社会条件与心理条件。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故事很生动地呈现了中国民间百姓丰富而活泼的想象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们的丰富和活泼却也是“命定”的,因为比它们更古老的中国古典命定论里的基本观念、当时的社会条件及人们的心理需求等,已在冥冥中决定了它们的内涵。
一般说来,命运奇谈通常言简而意赅,很少文学枝蔓,而且,其中有不少是作者诸君去算命、占卜、测字的亲身经历。很显然的,命运奇谈要强调的是中国古典命定论各种方法的“灵验”问题。这当然是一个有趣而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因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对命理学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做科学性分析,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仅在最后两三章稍加谈论而已。让笔者更感兴趣的是中国古典命定论作为一个知识体系、诠释体系及信仰体系,它具有什么样的思维、心理与文化特色,所以我反而花较多的篇幅去比较中国古典命定论和西方古典命定论及当代科学决定论之异同,从这种比较里,读者也许不难看出,中国古典命定论其实是人类普同的思维模式和中国文化“交感”下的产物,它们所要诉说的是“心理因果律”与“文化的真理”,而非“自然因果律”与“科学的真理”。而心理与文化才是笔者最大的关注,同时也是更有趣的议题。
中国人喜欢窥探天机,更喜欢谈命说运,在明清笔记小说里,就有一大堆这样的天机或命运物语。就数量言,它们也许不像魂魄传奇那样多如牛毛;而在情节上,更不如魂魄传奇那般骇人耳目,但若论及影响力,却可能比魂魄传奇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魂魄传奇试图为我们描绘的是人在“这个尘世之外”的种种可能经历,想回答的是“人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这类哲学问题,想宣泄的是人们潜意识中的忧惧和想望;那么命运物语则尝试为我们解说人在“这个尘世之内”的种种可能际遇,想回答的是“吉凶祸福、贵贱穷达”这类切身问题,想满足的是人们意识里的疑惑和觊觎。
命运这个议题,显然比魂魄具有更“可见”的现实基础,因它而产生的每个故事也都具有非常浓厚的“现实性”。
在今天,当魂魄传奇里的众鬼魂和僵尸,只能靠走进荧屏或银幕来延续它们的生命,成为一种古老的回忆供现代人凭吊时,命运物语里的各种绝活——诸如八字、面相、堪舆、占星等,却依然活灵活现于高楼大厦的冷气房内、印刷精美的报章杂志及南腔北调的街谈巷议中。类似的故事、同样的情节仿若不死的浴火凤凰,仍不断地在今日社会里再生、重现。它们,依然是时代的宠儿。
当然,这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的韧性,表示它们确实有某些“存在的道理”,而这也更增加了我们想一探究竟的兴趣。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想先打破时空的藩篱,出入古今,利用本章前面所举的几个故事“引蛇出洞”,浏览一下蛰伏于中国人心中某些历久而弥新的奇特心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