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本三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终身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馆长周周更新原创录音,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企业家、管理者、总裁、领袖、心理学者、养生学者、营养师、医生、身心灵工作者、
瑜伽修炼者、合一修炼者、水晶爱好者、太极爱好者、国学爱好者、玄学爱好者)
一 画
一目民 《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东北至西北方,有“一目民”。高诱注:“一目民目在面中央。”参见“一目国”。
一目国 《山海经·海外北经》:“一目国在其(烛阴)东,一目中其面而居。”《大荒北经》云:“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又《海内北经》云:“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鬼、威音近,又同在北方,同为一目,疑亦此国。《淮南子·墬形训》有“一目民”。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今本无)云:“北方有鬼国,说螭者谓之龙物也。”鬼物可谓“螭”,谓之“龙物”,则所未详。
一足鸟 汉刘向《说苑·辨物》:“其后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又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沟渠,天将大雨。’于是如之,天果大雨。”按除*商羊外,《山海经》所记*橐■、*毕方、*跂踵,均为一足鸟。
一足国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卷五:“大秦国人长十丈。小秦国人长八尺。一足国人长九寸。”参见“奇股民”(189页)。
一足鬼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六:“元嘉中,颍川宋寂,昼忽有一足鬼长三尺,遂为寂驱使。欲与邻人樗蒲而无五木,鬼乃刀斫庭中杨枝,于户间作之。即烧灼,黑白虽分明,但朴耳。”按此所写鬼,盖山精之类。又云:“元嘉中,魏郡张承吉息元庆,年十二,见一鬼,长三尺,一足而鸟爪,背有鳞甲,来招元庆。恍惚如狂,游走非所,父母挞之。俄闻空中云:‘是我所教,幸勿与罚。’张有二卷羊中敬书,忽失所在。鬼于梁上掷还一卷,少裂坏,乃为补治。王家嫁女,就张借□(疑有缺,编者注),鬼求纸笔代答。张素工巧,尝造一弹弓,鬼借之,明日送还,而皆折坏。”参见“山精”(27页)、“独足鬼”(232页)。
一角兽 {1}谓*麒麟。《史记·孝武本纪》:“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 然。”索隐引郭璞云:“汉武获一角兽,若 ,谓之麟是也。”{2}谓*天鹿。
一脚人 即“奇股民”。《山海经·大荒西经》“一臂民”下郭璞注:“北极下亦有一脚人,见《河图玉版》。”
一碗水 泉名。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卷二四:“大成坡,在鹤庆府城东南,顶有泉,圆径尺许,深如之,终岁不溢,盛夏不涸。相传南诏蒙氏过此,三军无水,渴甚,拔剑插地,泉随涌出。至今行人资焉,谓之一碗水。”
一臂民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一臂民。”毕沅云:“此似释《海外西经》一臂国。”参见“一臂国”。
一臂国 《山海经·海外西经》:“一臂国在其(三身国)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大荒西经》有“一臂民”;《淮南子·墜形训》谓海外三十六国西南方亦有“一臂民”,即此。《尔雅·释地》云:“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郭璞注:“此即半体之人,各有一目、一鼻孔、一臂、一脚。”即本《山海经》。参见“比肩民”(42页)。
一臂三面 《吕氏春秋·求人》:禹西至“其(奇)肱、一臂三面之乡。”按一臂三面,即*三面一臂。
二 画
〔一〕
丁令威 《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按丁令威化鹤事,唐宋词人常用之,承传至今。
七夕 旧称七月七日为七夕。相传是夕牵牛、织女二星相会。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旧时妇女穿针、设瓜果以迎之。宋张耒《七夕》诗云:“空将泪雨作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与俗传七夕之雨为织女悲泪之言合。参见“乞巧”(28页)。
七仙女 三国魏曹植《灵芝篇》云:“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户,不知何用归。天人秉至德,神女为秉机。”即董永与七仙女故事最早之文献记录。黄梅戏及川戏等均本之,略云董永家贫,卖身葬父。玉帝小女七仙女爱而怜之,私下凡间,于槐树下与永结为夫妇,同至傅员外家织锦偿债。百日期满,方拟还家共建未来美好生活。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回天廷。七仙女恐董永受害,只得与永别于缔婚之槐树下,洒泪归天而去。参见“董永”(310页)。
七圣画 唐张读《宣室志》卷一:“云花寺有圣画殿,长安中谓之七圣画。初殿宇既制,寺僧求画工,将命施彩饰绘,责其值不合寺僧所酬,亦竟去。后数日,有二少年诣寺来谒,曰:‘某善画者也。今闻此寺将命画工,某不敢利其值,愿输工可乎?’寺僧欲先阅其笔。少年曰:‘某弟兄凡七人,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寺僧利其无值,遂许之。后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绘,将入殿宇,且为僧约曰:‘从此去七日,慎勿启吾之户,亦不劳赐食。’……僧从其语。自是凡六日,阒无有闻。僧相语曰:‘此必怪也,当不宜果其约。’遂相与发其封。户既启,有七鸽翩翩望空飞去。其殿中彩绘,俨若四隅,惟西北墉未尽饰焉。后画工来见之,大惊曰:‘真神妙之笔也!’于是无敢继其色者。”
七十二变 《西游记》第七回:“佛祖道:‘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踪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按孙悟空七十二变,盖仿自*女娲之七十化。《淮南子·说林训》云:“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高诱注:“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化”者,化育、化生之意。郭璞注《山海经·大荒西经》“女娲之肠”则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乃径以“变”释“化”。其说虽误,而于孙悟空七十二变则有启迪之功。或云二郎神杨戬亦有七十二变,其甥沉香则有七十三变(见杜颖陶编《董永沉香合集·新刻宝莲灯救母全传》),其实皆“女娲七十变”之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