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系統地在海灣裡來回努力,專心地在每個地方尋找。我的理智告訴我這一切都是徒勞,但是我讓心保持柔軟和接納。每次我的思維腦開始恐慌時,我就會再次把意識調集到心臟部位。雖然我的意圖是找回鑰匙,但是我並沒有讓我的想法固著在這裡,停滯不動。
我找了一個鐘頭都沒有結果,天色開始暗了下來,能見度隨著太陽下山而迅速降低,連珊瑚礁都已經看不清楚了。我決定放棄,開始游回岸邊。
這時多數泳客都已經離開,我看到附近有父子四人還在浮潛。他們輪流潛到海底、浮出水面。
直覺推了我一把。我向他們游過去,問他們:「你們有沒有在海底找到什麼?」最小的那個男孩伸出手,手心上正放著我的鑰匙。
由心靈到物質的證據鏈
我心底的那個懷疑論者告訴我,鑰匙事件的每個細節都有合理的解釋。我四處潛水找鑰匙的時間,足以讓那個男孩找到鑰匙;我剛好在那一家人開始潛水的同一時間回到岸邊;他們剛好在我鑰匙掉落的海底位置潛水;那個男孩剛好在天黑時,在大大的海灣裡發現到近四公尺深的海底上有一小串鑰匙。這所有一切,都只是隨機的巧合。
不過在幾十年見過數百次類似的經驗後,懷疑論者的那個我需要再好好想想。這麼多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如何能夠立刻匯聚並創造出想要的結果?
這些事件,讓我想探索想法和物質之間是否存在著科學解釋得通的連結。身為主持過許多臨床試驗的研究者,以及《能量心理學》(Energy Psychology)這份同儕審查期刊的編輯、《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科學專題的部落客,我每年都要全部或部分閱讀一千多份的科學研究報告。我開始可以看出這些事件的模式了。在想法與物質之間的這條轉換鏈上有多重的連結,而我發現科學能解釋其中許多連結。我很好奇是否有人曾經將全部的點連起來,看看證據有多堅固。在這條轉換鏈上,哪個連結最堅強,哪個連結最脆弱?
如果我要將心靈創造物質的觀念當成科學而非形上學的假設,能否站得住腳?我開始尋找這個問題的相關研究,並訪談這個領域最聰明的人。
我越來越興奮地發現許多證據都隱藏在明白可見之處,就像散落在沙灘上的珍珠,只是一直沒有人將事實串成項鍊。多數的研究都是新的,而其中有些研究讓人目瞪口呆。
我在沙灘上撿到的第一批珍珠,是比較簡單易懂的人體研究,這從中世紀煉金術士解剖屍體以後就持續進行著。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讓科學家能從細胞到分子層次去檢視人體如何運作,並得出前所未有的明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