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买三元一本,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终身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资源,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馆长周周更新原创录音,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
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前言】形上學與科學的相遇
把想法變成事實,這絕對不是空口說白話。此刻我正坐在椅子上,這把椅子一開始只是某個人的一個念頭,包括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組件都是如此,例如框架、布料、弧度及顏色。
把想法變成事實,這顯然言過其實。因為我永遠不可能成為美式足球聯盟的四分衛,無論我多麼用力去想。我也永遠不會再回到十六歲,也不可能駕駛星艦企業號。
把想法變成事實以及想法永遠無法變成事實,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塊寬廣的中間地帶。
這本書就是要探索這個中間地帶。
為什麼?我們想盡可能地靠自己的想法創造,盡可能地開發自己潛能去擴展生活,我們還想盡可能地擁有快樂、健康、富足、聰明、滿足、創意,以及被愛。另一方面,我們不想浪費時間追逐白日夢,為那些永遠不可能變成事實的想法白費力氣。
如果把科學的縝密標準套用於此,我們會發現中間地帶其實相當巨大。研究顯示,如果刻意去使用想法,我們就能創造不同凡響的事物。把無形的想法與有形的事物劃上等號,這樣的概念已經成了流行文化的當紅炸子雞。形上學堅定支持這個命題,某些靈性導師也賦予心靈無限的力量。但是,人類的創造力顯然不能無限上綱,以我來說,我無法只透過一個念頭就具體顯化出一架飛機。我也無法成為印尼人,無法往上一躍就跳過聖母峰,也無法把鉛變成黃金。
然而,表觀遺傳學、神經科學、電磁學、顯波學(cymatics)、心理學、公共衛生及量子物理學的諸多新發現,卻顯示意念確實具有深刻的創造潛力。不管你在讀這些文字時是看實體書或其他閱讀設備,這些東西在一開始都只是一個想法。民主制度、比基尼、太空旅行、預防接種、錢、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裝配生產線,也都萌生自一個想法。
科學家對上神祕主義者
科學與形上學一般被視為對立的兩極。科學是實驗性的、實用的、嚴謹的、務實的、唯物的、客觀的、心智的;形上學是心靈的、經驗性的、抽象的、神祕的、難以捉摸的、內在的、無法比較的、不精準的、主觀的、彼世的、虛無且難以證明的。科學研究物質世界,而形上學致力於超越世界。
我從來不認為科學與形上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同時擁有神祕主義者與科學研究者這兩種身分讓我深感喜悅。當我將科學的嚴謹用在意識問題上面時,兩者都可以彼此啟發。
本書會透過科學來檢視心靈的創造力量,所有回顧的研究都會逐步說明我們的心靈究竟如何創造物質。隨著每片拼圖就定位,科學變得比形上學更為驚人。本書也充滿了各種案例——真實的、私密的、可信的個人陳述,全來自親身經歷過心靈轉化物質現象的人。這些故事分別取自醫學、心理學、運動、商業與科學發現的世界,或深奧或有啟發性,或者觸動人心。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想法可以化為真實,其轉變方式拓展了我們對這個時空現實的了解。
找到遺失在海裡的鑰匙
二○○四年,我正在寫《基因中的精靈》(The Genie in Your Genes)一書,截稿期限在即。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是關於我們的情緒如何在體內啟動或關閉基因。不過要撥出時間做研究,又要寫出能在情緒上打動人、在科學上又無懈可擊的內容是很大的挑戰,何況當時我還是個單親父親、博士候選人,同時還要經營兩項事業,簡直忙得分身乏術。
我決定逃到夏威夷,閉關兩週來專心寫作。我在庫西歐王子(Prince Kuhio)大樓訂了個房間,這是一棟一九五○年代的古怪老建築,就在可愛島的波普海灘(Poipu Beach,Kauai)上。我租了輛吉普車,豪邁的四輪傳動車讓我能夠前往偏遠的海灘,還可存放我的浮潛設備。這樣我就能在好好寫作外,還能每天游泳。
在晴朗明亮的某一天,我開車前往美麗的拉威海灘(Lawai Beach)游泳。這個海灘長一五○公尺,離岸九十公尺外的礁岩上有個海龜棲息地,還有許許多多的熱帶魚,是我最愛的地點之一。我從吉普車上抓起浮潛設備,鎖上車門,把鑰匙放進口袋,然後跳進海水裡。一個小時後,我已經游遍了整個海灣,全身濕透,歡喜地把蛙鏡和蛙鞋洗好準備放進車裡。
我把手伸進口袋,空空如也。我會不會把鑰匙掉在從車子到海灘的路上了?我走回去,仔細檢查每一寸地面。從馬路到我下水處之間的沙灘,我幾乎全用手篩過。但,什麼也沒有。
唯一可能的結論,就是我的鑰匙落在海灣的某處。那串鑰匙不只有車鑰匙,還有一把公寓鑰匙。現在車子跟公寓我都進不去了。
我跟自己說不要驚慌,然後調集意識去全力想像鑰匙慢慢向我漂回來。接著我潛入海水中,開始帶著目的性游泳,一心一意地要找回鑰匙。
海灣範圍大約有一五○平方公尺,海底的珊瑚離水面約一點八到三點六公尺。珊瑚礁扭曲成數以千計、色彩斑斕的裂縫,要找到像鑰匙圈那麼小的東西,看來不太可能。
我有系統地在海灣裡來回努力,專心地在每個地方尋找。我的理智告訴我這一切都是徒勞,但是我讓心保持柔軟和接納。每次我的思維腦開始恐慌時,我就會再次把意識調集到心臟部位。雖然我的意圖是找回鑰匙,但是我並沒有讓我的想法固著在這裡,停滯不動。
我找了一個鐘頭都沒有結果,天色開始暗了下來,能見度隨著太陽下山而迅速降低,連珊瑚礁都已經看不清楚了。我決定放棄,開始游回岸邊。
這時多數泳客都已經離開,我看到附近有父子四人還在浮潛。他們輪流潛到海底、浮出水面。
直覺推了我一把。我向他們游過去,問他們:「你們有沒有在海底找到什麼?」最小的那個男孩伸出手,手心上正放著我的鑰匙。
由心靈到物質的證據鏈
我心底的那個懷疑論者告訴我,鑰匙事件的每個細節都有合理的解釋。我四處潛水找鑰匙的時間,足以讓那個男孩找到鑰匙;我剛好在那一家人開始潛水的同一時間回到岸邊;他們剛好在我鑰匙掉落的海底位置潛水;那個男孩剛好在天黑時,在大大的海灣裡發現到近四公尺深的海底上有一小串鑰匙。這所有一切,都只是隨機的巧合。
不過在幾十年見過數百次類似的經驗後,懷疑論者的那個我需要再好好想想。這麼多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如何能夠立刻匯聚並創造出想要的結果?
這些事件,讓我想探索想法和物質之間是否存在著科學解釋得通的連結。身為主持過許多臨床試驗的研究者,以及《能量心理學》(Energy Psychology)這份同儕審查期刊的編輯、《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科學專題的部落客,我每年都要全部或部分閱讀一千多份的科學研究報告。我開始可以看出這些事件的模式了。在想法與物質之間的這條轉換鏈上有多重的連結,而我發現科學能解釋其中許多連結。我很好奇是否有人曾經將全部的點連起來,看看證據有多堅固。在這條轉換鏈上,哪個連結最堅強,哪個連結最脆弱?
如果我要將心靈創造物質的觀念當成科學而非形上學的假設,能否站得住腳?我開始尋找這個問題的相關研究,並訪談這個領域最聰明的人。
我越來越興奮地發現許多證據都隱藏在明白可見之處,就像散落在沙灘上的珍珠,只是一直沒有人將事實串成項鍊。多數的研究都是新的,而其中有些研究讓人目瞪口呆。
我在沙灘上撿到的第一批珍珠,是比較簡單易懂的人體研究,這從中世紀煉金術士解剖屍體以後就持續進行著。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讓科學家能從細胞到分子層次去檢視人體如何運作,並得出前所未有的明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