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而生物始于盘古。”
意思是说,盘古开天辟地将自己累死了,但盘古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天地。他的气息化成风云,声音变成雷霆,目为日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从而建成天地。
唐宋以后,道教为传道之需要,将盘古纳入道经中,并尊崇为盘古真人,亦称为“元始天王”,成为道教之创世神。正所谓先天之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辟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据东晋葛洪著《枕中书》记载,在二仪未分、天地日月未具时,已经有了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他后来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生扶桑大帝(东王公)、西王母。后又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以后的伏羲、神农、祝融等都是他的后裔。
河北省沧州市有盘古庙。该庙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执政期间,明清两代均曾重修。该庙每年有两次盛会,一次是农历九月初九日盘古诞辰日;另一次是农历三月初三盘古归天日。届时,当地都会举行庙会,迎接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