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你「相信」,不如換成「真知」這個詞。當你有直接品嘗魚的經驗時,就真正知道了一件事。也就是說,你有意識地根據經驗來決定自己相信的真理。你知道怎麼游泳或騎腳踏車,不是因為你「相信」自己會,而是因為你有直接體驗。
兩千五百年前的「開悟者」提醒我們,靈修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經驗。「真知」和「知道」之間有本質上的差異。「知道」是「相信」的另一個說法,「真知」則是直接體會,代表沒有疑慮。我記得問過一位著名的卡胡納1(Kahuna)如何成為信仰治療師,他對我說:「在面對疾病的過程中,當『真知』與『信念』有所衝突時,勝利的一定是『真知』。」他解釋道:「卡胡納的成長過程,便是拋下所有疑慮,去追尋『真知』。」
耶穌也是一位偉大的治療師,這點我毫不懷疑。當耶穌遇見痲瘋病人時,他不會說:「現在我們在治療痲瘋病方面,沒有什麼成功案例。但如果你聽我的建議,接下來五年存活的機會可能會有百分之三十。」這種姿態顯然會引人產生疑慮。相反地,他以絕對真知的狀態說:「你已經痊癒了。」這與聖方濟各展現治療奇蹟的那種「真正知道」的意識狀態相同。事實上,所有奇蹟都是因為消除疑慮,並將疑慮轉化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