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有何遗言?”周积压抑着呜咽,问道。
王阳明张开嘴唇,微笑着回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然后,静静地闭上眼睛,撒手人寰。
王阳明遗言中的“此心”,指的就是良知。王阳明晚年所作的诗歌《中秋》(《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中有如下词句:“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光明”指的就是良知的光辉。王阳明在晚年才开始提倡“致良知”说,此学说可以说是他历经千难万险之后才悟出的智慧结晶。
在王阳明看来,无论圣人还是凡夫,无论贤士还是愚人,无论学者还是白丁,只要是人,心中皆有良知,这是永远不灭的光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只要在万事万物上都“致良知”,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听从良知的命令,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轻松克服,并且不会误入歧途。
王阳明的“良知”说振奋了弱者的心灵,给那些深陷权势和名利的旋涡而不能自拔,遭受现世重压而不能逃脱的世俗中人指出了一条正大光明、强而有力的快乐生存之路。“良知”说不仅鼓舞了知识分子,也鼓舞了不通文墨的平民百姓,于是迅速在都市和乡村中传播开来,成为风靡一时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