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宇宙教我们的人生课

(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会员80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三元一本;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合集,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前 言

宇宙的啟示

本書是對文明的一記警鐘。人們已經不再知道該信任何人或何事。我們播下了仇恨之種,因為我們認為它是真實的,抑或是我們希望它是真實的,而不關心真相。文化和政治派系間為爭奪團體和國家而戰。比起友善的行為,我們更輕易地選擇侵略性的行動。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於一六一○年出版《星際信使》(Sidereus Nuncius)時,他將自古以來一直等待降臨於人類思想的宇宙真理帶到了地球。伽利略透過甫完善的望遠鏡,揭露了一個不同於人們過去所認為的宇宙。這不同於人們希望的真相,也不同於人們敢於說出的真相。《星際信使》包含了他對太陽、月亮和恆星以及行星與銀河系的觀察。

他的書中提供了兩個重要的觀點:一、光靠肉眼不足以揭露關於自然運行的基本真理。二、地球不是所有天體運動的中心,它就像其他已知的行星一樣,一起圍繞著太陽運轉。《星際信使》一書的拉丁文原文是SidereusNuncius,翻成英文便是本書的英文書名Starry Messenger。

這些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宇宙視角讓我們開始檢視自我的重要性,來自星星的訊息也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人與地球、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就可能會錯誤地相信世界圍繞著我們和自己的觀點轉。本書旨在導正視聽,提供一種能夠讓我們的情感和智力能量與已知宇宙的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相調和的方式。這本書重新詮釋了當代最倍受討論和爭論的主題,包括戰爭、政治、宗教、真相、美麗、性別、種族等,每一個議題都是生活中的人造戰場,並讓讀者們反思,培養建構起文明的責任感和智慧。我也會不時地探索外星人眼中的人類形象——假如他們來到地球時,沒有對我們的預設概念。他們作為公正的觀察者,突顯了我們生活中的不一致、虛偽和偶然的愚蠢行為。

你可以將本書視為充滿洞見與啟示的寶庫,由宇宙提供訊息,並透過科學的方法和工具讓你了解這些訊息。

序 曲

科學與社會

當人們在政治、宗教和文化等複雜的領域產生分歧時,原因很簡單,卻不易解決。這是因為我們擁有不同的知識、價值觀、優先順序和對周遭事物的理解,因此,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為了建構部落,我們可能會基於外表相似、崇拜同一神祇或擁有相同道德標準的人。考慮到人類在舊石器時代的長期孤立,我們的祖先可能因為群體思維而獲得生存優勢,即使這種思維方式違反了理性分析。1因此,在我們的漫長演化過程中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反地,如果我們超越了所有隔閡和限制,就可能會發現我們對世界其實有著共同、統一的觀點。這個新的視野可能不在我們的東西南北,甚至超越了羅盤的範圍,需要我們離開地球表面,以一個不受疆界所限制的視角來觀察地球和所有人類。這種轉變被稱為「概觀效應」(overview effect),通常只有繞行地球的太空人才能體驗到。此外,現代天文物理學的發現和太空探索所帶來的數學、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也是不可忽視的。沒錯,宇宙視角確實能讓我們超越一切。因此,讓我們放慢腳步,開啟心智,從宇宙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

我的每一個對世界事物的想法、意見和觀點,都受到我們在地球和宇宙中的位置所帶來的知識所啟發。科學的方法、工具和發現,或許是最具有人性的,因為它們塑造了現代文明,讓人類可以超越原始衝動,建立一個可以生活、工作和玩耍的天地。然而,為什麼人類會有許多集體性和持續性的分歧呢?我所能肯定的是,無論你目前持有什麼觀點,注入科學和理性思維可以讓你產生更深入、更有見識的觀點,同時也可以顯露你可能持有的任何毫無根據的觀點或不合理的情感。

人們不應該期望每個人都能像科學家一樣辯論,因為科學家不是在尋求對方的意見,而是在尋找對方的數據。即使在辯論意見時,一個理性的觀點也可能具有驚人的力量。當你受到理性觀點的啟發時,會發現地球上只有一個部落——即人類部落,許多分歧因此消失,而其他分歧則被迅速解決,使你根本沒有必要去辯論。

科學與其他領域的追求有所不同。科學有能力探索並理解自然行為,使我們能夠精確地預測自然界許多事件的結果——即使不能控制它們。科學上的發現能拓展和加深我們對所有事物的看法,尤其增強了我們的健康、財富和安全,而這些對於現今地球上更多人而言,比人類歷史任何其他時期都更為重要。

支撐這些成就的科學方法通常可以用正式的術語表達,這些術語包含歸納、演繹、假設和實驗,但也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其重點在於客觀性:

「你要盡力不讓自己被謊言所欺瞞,也要盡力讓自己看清楚真相。」

這種認知方式源於十一世紀,正如阿拉伯學者海什木(Ibnal-Haytham,西元九六五-一○四○年)所表達的,他特別提醒科學家不要有偏見:「他在進行批判性檢查時也應該懷疑自己,這樣就可以避免陷入偏見或過於寬容。」2幾個世紀後,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Leonardoda Vinci)完全同意這個觀點:「人們遭受最大的欺騙來自於他們自己的觀點。」3到了十七世紀,在顯微鏡和望遠鏡幾乎同時發明之後不久,科學方法受到天文學家伽利略和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爵士(SirFrancis Bacon)的推動而開始蓬勃發展。簡而言之就是進行實驗來驗證你的假設,並根據證據強度來決定你的信心強度。

從那時起,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到,在大多數研究人員達成共識之前,不要宣稱有任何新發現。這個行為規範有顯著的影響。雖然沒有法律禁止發布錯誤或帶有偏見的結果,但這樣做的代價非常高。如果你的研究被同行檢查,但沒有人能夠成功地重現你的發現,你未來研究的正確性就會受到質疑。如果你刻意欺騙、故意偽造資料並被之後的研究人員發現,那麼你的職業生涯就結束了。

這種科學內部的、自我規範的系統在各個專業中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它不需要公眾、媒體或政治家來運作。只要觀察那些刊登在同行審閱過的科學期刊上的研究論文,這機器般的運行可能仍然會讓你著迷。不過,這個孕育各種發現的園地有時也會成為科學爭議的戰場,但如果你精心挑選預先達成共識的科學研究來服務於文化、經濟、宗教或政治目的,那麼知識性民主的基礎就會被破壞。

不僅如此,在科學界若只有一個聲音將有礙進步。只有從未親臨過科學會議的人,才會一直抨擊這都是取暖大會。事實上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自由開放的「打獵季節」,任何人提出的想法都可能成為箭靶,不管你有多麼德高望重。成功的想法經得起審查,不好的想法則會被過濾掉。對於試圖提升事業的科學家來說,從眾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提出一個與普遍研究相反的想法,並獲得觀察和實驗的一致性,是在有生之年最好的成名方法。在知識和探索的前沿,健康的分歧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