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西洋占星术史

全球灵学社群(身心灵,新时代,新纪元,灵性资源,灵性资料,灵性书,灵性课,儒佛道),永久在线地址,终身包更新;

灵性书库(电子书籍)会员80元,全网课程合集(音频视频)会员198元,线上灵性分享会(入微信群)会员399元,如果想要加入会员,可以联系我,单本代找电子书的话,3元一本,微信:356508476


1 迦勒底的智慧

上天智慧之始

占星就是预见未来的过程,因此广受年轻人的欢迎;占星术是用来解读遥远行星的讯息,多少带有神祕的色彩。由于这些行星自古以来便散发闪耀光芒,古代人与我们一样,都会将自身的梦想寄托在行星之上。

因此,很多人认为人类在文明未开化的时期,就对占星感到兴趣,其实不然。发生于地上的生物现象,远比天象给人更为强烈的印象,人类为求生存,必须与其他动物竞争,时常采取警戒之心以避免被野兽袭击,没有多余闲暇去观察天象。社会人类学家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指出,根据未开化时代的传说故事记载,当时的人们对于天上的现象并不感到兴趣。

埃及、巴比伦尼亚、印度、中国,随着这些古文明的建立,人们终于有心思并感受其必要性,对于观察天象感到兴趣。然而,并不是所有古文明都对观察天象产生兴趣。有此一说,巴比伦尼亚是观察天象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至今成为定论。

根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的《历史》及史特拉波(Strabo)《地理学》等希腊、罗马古书记载,以及旧约圣经的记载,相传被称为东方贤者的迦勒底人,将占星术或天文学等上天知识传入希腊罗马文化社会。在西方文明中,它被称为「迦勒底的智慧」,并成为传说流传后世。

在公元前七世纪,迦勒底人是最后建立巴比伦尼亚的种族,他们自居为巴比伦尼亚文化的继承者。

公元前六世纪,波斯灭掉巴比伦尼亚王国,巴比伦尼亚遗民流亡西方,在希腊罗马文化中传入正统巴比伦尼亚文化。因此,提起迦勒底的智慧,泛指巴比伦尼亚文化,如此解释更易于理解。特别是有关于占星术及天文学的知识,可说是迦勒底人的专长。

从传说到事实

在古代的西方社会,只能透过由希腊文或拉丁文撰写而成的古书,或是旧约圣经上的零碎内容,才能涉猎到有关于巴比伦尼亚文化的知识。当时在巴比伦尼亚也有将文字刻在干燥黏土板上的习惯,形成独特的楔形文字,但文字读法冗长不易记诵,没有任何人能解读。

然而,进入十九世纪后,随着楔形文字的解读技术更加先进,陆续揭开未知的全新史实,研究者也为之振奋。

有关于巴比伦尼亚占星术,相传是伴随希腊罗马文化扩散开来,但实际比对书写于黏土板上的楔形文字并正式展开近代化研究的时期,还是在于十九世纪。

根据查尔斯.麦克连(Charles Victor McLean)于一九二九年撰写的著作《巴比伦尼亚占星术与旧约圣经的关联》(Babylonian Astrology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记载,在一八五三年三月七日诞生有关于楔形文字的近代化研究中,有位名叫爱德华.因克斯(Edward Hincks)的东方研究学者,在那天找到刻有巴比伦尼亚历月份名的黏土板。

接着在一八七六年,数片同种类的黏土板重见天日,如此一来就能开始研究巴比伦尼亚占星术。

自此以后,随着一些带有占星术含意的全新黏土板翻译出来,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希腊罗马占星术的前身更加浮现。此外,跟巴比伦尼亚周遭区域的记录相比,也能探究这些区域是如何受到巴比伦尼亚的影响。

泛巴比伦主义

然而,随着巴比伦尼亚楔形文字的翻译解读工作持续进行,看到了逐一出现在眼前的巴比伦尼亚文化,学者从中受到鼓舞,也在不知不觉中高估了巴比伦尼亚文化。

当巴比伦尼亚文化与周遭文化有共通之处的时候,光是排列并对照两者的差异,无法找出影响的起源。不过,有一套假设已成为定论并加以蔓延,那就是「泛巴比伦主义」或「放射说」等一切文化都是源自于「迦勒底的智慧」,并且从巴比伦尼亚单点呈放射状,扩散到周遭的文明。

德国学者特别深信这类理论,他们在十九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为了协助威廉二世强化权力,在古都巴比伦进行大规模挖掘,后来挖掘工作因大战中断。他们对于巴比伦尼亚文化的憧憬与执念,正是泛巴比伦主义的凝聚。

在一九三〇年代的日本也是如此,根据东洋史学者饭岛忠夫博士的论点,古代中国的所有天文学皆源自巴比伦尼亚,这就是泛巴比伦主义的典型论述。相对之下,京都的新城新藏博士则以天文学分析的角度主张中国文化独立发展说,这似乎是不容易找到结论的论争。

根据饭岛博士的泛巴比伦主义论点,他认为从殷墟挖掘出来的甲骨文,其实是来自于之后基督教活跃时期的汉代前后;但现代学者已论定甲骨文为殷商时代(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文字,饭岛博士的泛巴比伦主义显然站不住脚。

即便如此,提到占星术或人们对于天象的兴趣,还是要回溯到巴比伦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