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会员80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三元一本;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合集,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作者序】学易,学以圣人之眼看世界
通易的圣人,必能看出世间每个事物都是宇宙整体中的一部分,且一切都有其属性,皆能与五行相对应。而五行相生或相克的互动,会在事物之间建构出一种紧密关系,当你拥有了“圣人的眼光”,就算是“路边看见一条狗”这样稀松平常的事,也能凭借事物间的关联,进而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家庭、事业,或是任何心中存疑之事。如同偶然中的必然,你心中所有的疑惑,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与这条狗有所联系。这种在万物间流转自如、密不可分的联系,就是这本书要带领大家进一步起修的关键。
学易要打好基础。首先要起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
修习中华的智慧,无论是儒、释、道还是中医,一定得学会通灵、通神,才叫学到真功夫。而“以通神明之德”,即是“开天眼”,当天眼睁开后,才能见到神明、与之沟通,这是第一步。
至于该如何做才能够“通神明之德”呢?那就得“有缘”,必须要有珍贵的机缘,遇到明师来点化、教授,为我们打开天眼,才可以和神明沟通。除此之外,必先“知天知地”,将天地定位,然后才可以用“以类万物之情”把万物融合成一个整体。
接着,要修习的是“以类万物之情”,也就是将宇宙中看似纷繁、复杂且互不相关的万事万物,用八卦的概念划分成八类的技巧。懂得如何分类,就能够用更有智慧的眼光观照万物,只消一眼,便能知晓它的属性,以及深藏在其中的五行生克、消长转化。“以类万物之情”靠的是通晓“数”和“理”,因为天地万物的运行都在数中,不是混乱的,可以经过运算得知。而在运算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分类”。
在学易之前,万事万物在我们眼中都如碎片一般,每一个零散的部件都是互不相关的独立存在。天上飘浮的一朵白云、窗外那棵高耸的大树,以及专注凝视这一切的“我”之间,必定存在紧密的联系。若是不学易,就绝对无法参透,只能把眼前所见视为单纯的景致——我只是我,云只是云,而树也仅仅只是一棵树而已。用片断的思维模式,无法“以类万物之情”,山川大海、日月星辰、飞禽走兽……举目所见全是碎片,掌握不了宇宙中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无法将之视为整体,就无法将这个世界按照规则、标准来进行“有序化”,更无法看出万物奥妙与我们人生、家国命运间的关联。
本书自易的起源开始谈起,先带领读者初步认知易所建构出的庞大智慧体系,接着再谈“数”与“理”、占卜法、学易应备的态度、易学的实用、易与现代科学的关系,最后再谈孔子解读《易经》的经典——[说卦传]。
圣人惜字如金,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其中的每一个用字遣词必定经过再三斟酌,没有一个冗言赘字,字字恰到好处。将经典透澈理解也远远不够,还需要在现实中马上起用。
得遇明师,靠的是机缘,于此与各位读者以文字相会,也是缘分!易学博大精深,不是一蹴可几的功夫,虽说本书说的仍是“普传”的概念,但旨在确切地传达易学之妙、易学之实用、易学之不朽。望以此书作为敲门砖,让更多仍在门外徘徊的人,能够踏出入门的第一步,让易成为通达中华文化之妙的无上智慧。
第一章 易的起源
什么是“易”?易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易学在中华文化系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易学中的“以通神明之德”及“以类万物之情”,各指什么?
身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又能从易学中学到什么?知道些什么呢?
或许,透过深入浅出的讲解,
就能掌握《易经》为何能成为中国五经之首的原因吧!
第一节 易,博大精深!
中国人骨子里对“易”特别感兴趣,这里只能浅浅地,把一些关于“易”的基础内容,来给大家讲一讲,结个缘。
☯易学的内容及结构
易学有《易经》和《易传》两大结构。
《易经》是由八卦而来,据说是中华民族的上古圣人伏羲始创的。关于这一点,其实圣人孔子在《周易.系辞传》里有很清楚的描述: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可见“易”从八卦起源,而伏羲,也就是庖牺,他所创的八卦是八个揭示宇宙最本源规律的符号。伏羲创八卦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以通神明之德”,另一个则是“以类万物之情”。
首先说“以通神明之德”。神明在哪里?神明就在幽冥处,在天上,以通神明之德,即是“知天知地”。天,仰则观象于天,通灵开天眼,知天知地这是第一。
接着,所谓“以类万物之情”,即是“掌握宇宙自然的阴阳运行规律”。身为人,要掌握宇宙中一切自然规律,也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更要知道如何运筹帷幄、成就某事。因此,在做事之前,就希望能洞悉结果,以及知晓事件进行的过程中会有何种发展与变化。但,身为凡夫俗子的我们真的能知道吗?又凭什么本事能知道呢?为此,“学易”一事就变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