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氣的導引

(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会员80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三元一本;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合集,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只要仔細閱讀,就能聽到身體各個部位的聲音。

這是一本每次閱讀都有新發現的名著。

——吉本芭娜娜

「閒適感」的王道

甲田益也子 (日本知名模特兒.樂團主唱.演員)

我並非所謂的「寬鬆世代」(譯註:寬鬆世代,意指在二○○三年改訂的學習指導要領下接受教育的日本人,伴隨而來的是學力大幅下滑等問題,類似臺灣所稱的草莓族),但是生活態度卻總是一派閒適。我認為之所以自己可以長年保持這種態度,與片山老師的邂逅是一大要因(謎之聲:你是想怪給別人啊?)。

製作人細野晴臣先生曾經推出一個名為「LOVE, PEACE & TRANCE」,專玩氣氛電子樂(譯註:一種節奏緩慢,使人有輕鬆感的電子樂)的團體,我也是成員之一。我與當時的主唱小川美潮小姐曾經在整體所偶遇,某次我們幾個團員偶然聊到音樂家橋本一子小姐也是同一家整體所的常客時,細野先生一臉了然於心地說:「只要去那家整體所,每個人都會變得跟孩子一樣對吧」看來我們可以把它解釋成「專門培養閒適感」的機構呢!

所以說,片山整體所就是這樣一個釋放(或說是解放)人們心中野性的地方呢?

做「原本的自己」

我在二十多歲時透過朋友牽線,第一次見到片山老師。當時日本正值「療癒風潮」,於是我也從善如流造訪片山老師,現在想來或許有點冒失。

第一次見面,老師淡然斷定我的種種行為,就像是長年與我相處一般。

他透過觀察我的身體,指出諸如:「妳很擅長裝柔弱,但是骨骼其實堅實強健」、「妳是那種會在旁人面前揮灑能量的類型」、「妳現在處於那種別人會害怕的狀態吧?」等性格與行為模式。我提出反駁,於是老師像是將我看透般地表示:「妳是那種凡事都會先否定的類型呢。」

當我在電影《白癡》裡飾演紗世一角時,老師鼓勵我說:「甲田小姐看起來是偏向知性冷豔型,但是試著散發熱情會更加貼近人心唷。」

老師常常將「原本嘛……」掛在嘴邊(之前提到我的本性時也是如此)。他在使用「原本」一詞時,總是透過野口流整體法發現的身體習慣,亦即個人特有的身體慣性為基礎,令人無從辯駁。我認為老師提出的概念已經超出個人見解的層次。

當身體改變時,想法也會跟著改變

老師以精氣的角度,解說在那些不經意的行為舉止當中,隱藏著哪些身體表現(癖好?),以及如何實際運用。簡單的一個動作就可以讓身體舒緩、放鬆,其中也有某些在社會上為人詬病的行為。

從國小開始,每次我只要在學校雙手抱胸、翹腳,老師就會叮嚀我不要這麼做。現在我終於恍然大悟,身體其實都知道怎麼做會比較輕鬆。

片山老師會觀察患者當下的身體狀態,並從旁協助患者將身體調整至符合身體期望,且更為輕鬆舒適的狀態。老師並不是從患者的過往尋找原因,而是直接且實際地從當下找出原因。我想當身體改變時,想法也會跟著改變。

以上內容只是根據我的身體習慣所提出的見解,不知各位又是如何呢?

健康,從傾聽身體的聲音開始

片山洋次郎

現今是身體發聲的時代。

這個情況跟本書初版(一九八九年)比起來可說是變得更加明顯了。

從一九八九年往前推二十年,也就是回到一九六九年,人類利用阿波羅十一號太空船登陸月球,並且從月球表面眺望地球的全貌。那一年也是一個轉捩點,用比較誇張的講法,人類意識的潮流從「追逐型」擴大志向反轉為「自身型」。這個情況現今回想起來顯得格外清楚。

事實上,「光輝燦爛的未來」從一九六九年之後急速變得無從描繪,人們關心的事情從遠大的事物反轉為周遭的事物、「自我」本身以及健康狀況。當然,即使從生態的觀點,這與「擴大志向」的極限仍然著實明白有關。

「那個時代」,人類在以一九六九年為中心所發生社會巨大變動的漩渦當中只能掙扎、奮鬥,直到現在才會在感到有些不對勁時,更清楚明白以往曾經感到的「不對勁」都是屬於身體的感覺。

科技越進步,人類卻更容易生病

一九八○年代,分子生物學領域開始受到大眾關注,從此,「生命操作」技術有了革命性的進化,DNA這個字眼在當時只不過是個生物學上的術語,而現今卻已變身為日常用語,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此外,今日醫療技術的最前線也從「器官移植的時代」邁向透過生產細胞、組織甚至是器官來修補身體,使之再生的「再生醫療的時代」。也就是說,由身體外部控制生物的技術變得越來越先進。

但是,我們卻無法因此安心生活,甚至「對健康感到不安」的情況益發嚴重,接收越多的「健康資訊」反而越擔心。當由身體外部控制生命的可能性越高,就更加需要意識到人類屬於生物,要以生物的姿態讓人體從身體內部自律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另外就是,從身體外部被給予的生命保障越大,社會環境越仰賴醫療等高科技,人類對於生活的滿足感似乎反而變得越不確定,越不踏實。

初版至今歷經了二十七個年頭,再一次回顧這段期間人體的狀況後發現,我在本書中提出年輕人身體過度敏感化(或許也可說是虛弱化)的狀況變得更加嚴重。由於更需要留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因此容易感到「精神疲勞」。另一方面,以往會發生在「打拚型」身上的憂鬱症也更普及,再也不是什麼特別的「病症」。更常看到雖然沒有生病,但是總覺得身體不舒服或感到不安的人。

我認為,人類就是因為身在醫療等先進技術保護(又或許是支配)的社會裡,所以才想要更進一步追求活用身體自主性(身為生物才有的元氣根源)的技術以及想法。

此外,本書的內容都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稀鬆平常的交談,或是人體互相接觸時一剎那的共鳴當中。《氣的導引》就是順應身體的本質,以精氣交流與共鳴為前提,讓身心回到平衡狀態,重拾元氣。結合氣功、經絡穴道、整脊、冥想與呼吸,讓身體順應體內運作的方法。

希望各位能夠藉由本書察覺或是稍微了解到人類得以生存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