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工作與家庭兩頭燒,最累的並不是身體上的疲憊,而是渾渾噩噩地忙完了一整天下來,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何而忙,躺在床上一股莫名的空虛感襲來時,才最令人感到心力交瘁。
「我今天有把孩子顧好嗎?」
「我今天上班有認真嗎?」
就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無法自信滿滿地回答,似乎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好,每天都處在焦慮中,甚至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
於是生完老二後,我遞出了育嬰假申請。我想,最開心的人應該是我們家老大了。雖然他已經很適應幼稚園的生活,老師也對他照顧有加,但自從我請育嬰假開始自己帶他後,他每天從一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都笑嘻嘻的,好像很高興有媽媽陪在身邊。就連去公園遇到別的媽媽時,她們也都說:「小雄的個性本來就很開朗了,但最近感覺變得更活潑了,臉也比以前圓了呢!」
其實,我也一樣很開心,總算不用為了兼顧工作與家庭蠟燭兩頭燒,也不必再被時間追著跑,對著明明還不會看時鐘的孩子大吼:「你知道現在幾點了嗎?」
能專心陪伴兩個孩子成長,讓我感到很幸福。但不知道為什麼,從那天之後我一直想起學妹傳來的那張照片。閉上眼睛,彷彿看見自己坐在辦公桌前認真工作的身影,心情甚是微妙。
「是因為帶孩子太累,所以想回去上班了嗎?」
似乎也不是。雖然有時會羨慕「偽單身」去上班的老公,但也心知肚明職場生活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很訝異自己居然會懷念起上班的日子。
曾經在媒體界很活躍的史蒂芬妮.史塔爾(Stephanie Staal),走入家庭生了孩子後,成為了一名獨立記者。她曾在《偉大的女性》(Reading Women: How the Great Books of Feminism Changed My Life)這本書中描述女性結婚後,身上同時背負了妻子和母親的角色,為了扮演好這些角色卻失去了自我,不斷在無數個抉擇中徘徊掙扎。
著名小說家雷切爾.卡斯克(Rachel Cusk)也在《回憶錄》(A Life’s Work)裡說過這樣一段話:「成為母親之後,和孩子在一起時,『我』並不是真的『我』;但孩子不在身邊時,『我』卻也不是完整的『我』。(……)身為母親的我們,總會像這樣在內心反覆糾結,在過程中跌跌撞撞,終究學會活出自己的人生。」
我似乎也是如此。雖然很喜歡「媽媽」這個角色,但卻不喜歡自己當媽媽時的樣子;雖然懷念上班時的日子,卻不想回到還沒當媽前,整天只知道工作的生活;雖然想重返職場當職業婦女,卻不想日復一日地為工作忙碌奔波後,在夜深人靜時覺得空虛,很想把分裂的自己拼湊完整。
「我想成為什麼樣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