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会员80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三元一本;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合集,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第一章
中国早期传统中的狐狸
李昉,《太平广记》,卷四四七,第316页,《狐神》(《朝野签载》)。
唐初已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这里引唐朝文人张(658-730)所说的狐仙崇拜,在中国似乎已有千年之久。因为这段文字是在10世纪编成的《太平广记》收录的八十几条从汉代(前206-220年)到宋初间的狐精记录中找到的。本章要探讨的是宋代以前,中国人对狐狸的看法。首先,笔者追溯狐仙神话的源头与其在中国政治文化中的预言意义,以及分析大众对狐精魔力的信仰和西王母传说中狐精形象的变迁。其次,笔者要利用《太平广记》里唐代的狐狸故事,讨论狐精在晚唐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最后,笔者将利用正史、道教文献、地方志和文人笔记,讨论狐魅的驱除,以及政府和宗教人士压制狐仙信仰的尝试。狐精的形象在早期既复杂又常彼此矛盾,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极其深远。
魔神
以狐为兆
《山海经》,第6、109、256、347页。原文引自第6页。见Campany, “Review”一文对白安妮(Anne Birrell)的英文译本、马修(Remi Mathieu)的法文译本,以及弗拉卡索(Richard Fracasso)的意大利文译本的批评。研究《山海经》的专书,见Strassberg, A Chinese Bestiary。
在古代中国的文献里,狐狸是许多动物中被当成象征预警的动物之一。记载许多荒山、远海、奇异动植物和传
说生物的《山海经》,介绍了许多关于狐狸或像狐狸的动物之记录。它们的出现,意味着战争和灾难的发生。尤其是九尾狐:“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卷五二〇,第52a、56a页。
汉代的秘传文献记载,九尾狐并非吃人的野兽,而是吉祥的征兆。据说,商汤即位和“东夷”臣服于文王的时候,都曾有九尾狐出现。一只白色的九尾狐也曾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大禹的面前。他时年已逾三十岁。白狐是上天暗示其将临的婚姻,预示着家族兴旺和他政治上的重大成就。
记录东汉(25-220年)儒学者在朝廷讨论学术的《白虎通》,对九尾狐代表的吉祥意义也有一番解释:
班固,《白虎通》,卷一四四,第146页。译文引自Loewe, Ways to Paradise, 152 n.144。
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狐死正丘首”,引自《礼记集说》,《檀弓上》,第32页。
在此,狐狸被赋予了道德上的意义。据西汉(前206-25年)成书的儒家经典《礼记》所载,因狐狸在死时会将头朝向其出生的巢穴,意其不忘本始,是仁德的模范。这是在告诉人们,应将奉行礼仪作为其精神上的依归。
九尾狐又更进一步和圣王之治及皇妃有关。这是强调皇妃于延续皇室血脉至为重要,并要她们必须接受皇帝恰如其分的安排。此二者对于朝廷的长治久安至为紧要。这也暗示皇妃是造成皇室不和与国家灾难的潜在根源。
六朝时期仍然延续用狐狸作政治预言的传统。注《山海经》的晋朝人郭璞(276-324)本身也是出名的预言家,著有一首闻名的《九尾狐赞》:
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卷五二〇,第52a页。关于动物的道德意义和在建构古代中国圣王之治的社会政治理念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见Sterckx, The Animal and the Daemon in Early China, 123-164。
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祥见,出则衔书。作瑞于周,以摽灵符。
曹植,《上九尾狐表》,收录《开元占经》,第116页。见于豪亮,《四川成都出土汉画像砖札记》,第261页。关于古代中国以动物作为贡品,当作圣王君临天下的系统,见Sterckx, The Animal and the Daemon in Early China, 93-122。
魏收,《魏书》,卷一一二,第2928页。又见沈约,《宋书》,卷二八,第803页,《符瑞中·白狐》:“白狐,王者仁智则至。”
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卷五二〇,第55a页。
这个时期的官方史家对于厘清动物行为、自然现象和当前政治情况的相应之处兴趣极大。在这些历史中,狐狸和周代理想的圣王结合在一起,作为仁智之治的象征。据说,东汉献帝被废,曹魏文帝登基之后,一只披着赤紫色毛皮、身旁围着数十只普通小狐的大狐出现在甄城县北。其尾长且多毛,有许多分叉,故被指为九尾狐。该狐,连同一纸即位贺词,被当作贺礼送给皇帝。
到了太和二年(478),雄才大略的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进行汉化统治,象征吉祥的狐狸据说出现在华北各地,并被送进朝廷。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唐代,尤其是太宗(627-648年在位)发动玄武门之变,逼退高祖,即帝位之后。太宗于武德九年(626)八月登基,是年十一月,传说郑州出现黑色的狐狸。之后几年,黑色和白色的狐狸从全国各地被当成贡品送进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