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灵学社群(心疗愈,心觉醒,老灵魂,修行求道,指引社,超心理学,超成功学,神学),永久在线地址,终身包更新;
灵性书库(电子书籍)会员80元,全网课程合集(音频视频)会员198元,线上灵性分享会(入微信群)会员399元,如果想要加入会员,可以联系我,单本代找电子书的话,3元一本,微信:356508476
Steven Pinker
史蒂芬·平克
世界顶尖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
著有《当下的启蒙》《白板》《心智探奇》《思想本质》《语言本能》
Edge: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像人类心智这样复杂的东西?
平克:在我看来,要了解心智的秘密,关键就在于对它实施“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弄清楚自然选择所设计出的心智系统是如何帮助我们适应进化环境的。在我的新书《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中,我把人类大脑看成是一组“计算器官”,正是在它的帮助下,我们的祖先才能理解自然万物以及自己的同伴,并且在智力上较其他物种显得更胜一筹。
Edge:这种研究方法与当今学界的一般观点有何不同?
平克:在当今学界的讨论中,绝大部分关于心理机制的理论假设都是几十年前的了。比如弗洛伊德的“液压模型”(hydraulic model),这种理论称,各种精神压力不断堆积于人的心灵深处,如果缺乏合适的释放渠道,就有可能突然爆发。然而,这种说法明显是错误的。大脑并不是通过液压现象或者能量流动来工作的,而是通过信息处理。又比如那些专家学者、社会评论家对人类现象所发表的种种评论。这些人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条件化”、“社会化”或者“被洗脑”的结果。这些观点从何而来?显然,它们源自20世纪20年代的行为主义、50年代拍摄的蹩脚的冷战电影,以及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过分迷信,如今,行为遗传学已经证明了这种迷信的谬误之处。其实,人类心智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极其完美、复杂的器官”。但是,这个基本的认识并没有进入主流的学术视域。
Edge:为什么说人类心智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系统?
平克:面对人类心智,我们感到最不可思议的并不是它能够完成非凡的精神成就,例如莫扎特、莎士比亚的作品或者是爱因斯坦的理论。与之相反,那些丝毫不足为奇的日常生活能力才真正让人印象深刻。我们能够辨别颜色,认出母亲的面孔。我们能够力度适中地拿起一盒牛奶,不至于太轻,让盒子掉到地上;也不至于太重,把它捏扁。我们还可以来回摇晃盒子,通过手指的力感来判断里面还剩多少牛奶。我们能够对外部世界做出推断,比如打开冰箱门时,我们知道什么事情会发生,什么事情不会发生。这一切听起来平淡无奇,枯燥乏味,但其实不然。比方说,我们就制造不出一个能够完成上述任务的机器人。如果有人能发明一个收拾杯盘碗筷或者执行类似简单任务的机器人,我愿意花大价钱把它买下来。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要制造这样一个机器人,你必须着手处理一系列看似简单的问题,例如识别对象、推理思考以及控制肢体,然而,这些都是目前尚未解决的工程问题,比登上月球或者人类基因组测序还难上百倍。但是,每个4岁的小孩子都能轻松地做到这一切,他可以准确无误地穿过房间,完成母亲吩咐的各种事。
我把大脑看成一种设计精密的工程化设备,当然并非指字面意义上的“工程化”,而是说大脑是由一种类似工程学的自然现象设计的,那就是自然选择。“工程化”的身体能够使各种动物做到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飞翔、游泳和奔跑。同样,“工程化”的大脑也可以用来完成各种非凡的任务。
Edge:在研究大脑的工作原理时,这种方法有着什么样的优点?
平克:它会让你懂得心理学研究的正确途径,也就是一种逆向工程。比方说,当你在古董店里翻拣各种宝贝时,也许会突然发现一个设计精巧的小玩意儿,由许多严丝合缝、相互咬合的部件构成。你相信它被设计成这种构造显然是出于某种目的,只要明白了这个构造目的,就能够洞悉这些零部件的组合原则。对于人类心智也是一样,尽管它并非出于某个设计师之手,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你可以用这种视角来考察人类种种奇特的心理反应,并由此追问它们的合理之处。在适应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正是通过这些心理反应,来应对他们面临的特定问题。这可以让你深刻理解人类心智的不同“构件”各自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