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克是倫敦英國皇家學會的創始元老暨實驗負責人(Curator of Experiments),負責設計儀器和展示科學實驗,並在諸多科學領域貢獻良多。他也不畏引起爭議。虎克先發表了波動理論,過沒幾年,牛頓也發表了自己的光學理論,科學上的歧見,造成兩人之間的敵對競爭愈演愈烈。牛頓的取勝策略十分成功:只要活得比虎克久就可以了;他保留自己對光的完整理論,不公開其中的細節,直到虎克於一七○三年逝世之後才發表。
同一年,牛頓成為英國皇家學會主席。這個機構延續到今天。而我非常感激這點,因為我是以「皇家學會大學研究員」的身分得到研究經費的。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裡裡外外我都非常熟悉,但我注意到沒有任何一處有展示虎克的畫像或雕像,一件都沒有。那是因為沒有任何一件保留下來。既然虎克是皇家學會的重要成員,這點實在非常奇怪。我聽說(但沒有憑據),在牛頓擔任主席期間,他設法處理掉了與已故的虎克有關的每一件東西。
牛頓也比惠更斯來得長壽。惠更斯於一六九五年逝世,那時他已將波動說發展為一套更周延的理論,在他身後繼續流傳。他將陽光想成一種波動,藉由某種未知的介質傳播,類似水波蕩漾著穿過池塘表面一般,惠更斯可以解釋陽光為什麼會有種種表現,而他的理論與觀測結果相符。折射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波動最前方的表面(稱為波前)以傾斜角度抵達透明物質,波前接觸透明物質的部分慢了下來,波的其餘部分繼續以先前的速度行進。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波前在透明物質內會改變走向。根據惠更斯的理論,不同的波可以相互穿越互不影響,是因為波只是能量的傳遞,而不是會相互碰撞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