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疗愈,心觉醒,老灵魂,修行求道,指引社,超心理学,超成功学,神学)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序言走进黑森林
在神话里,无论出于命运的安排还是主动的选择,主人公都要离开他熟悉的部落,进入充满神秘与未知的黑森林,开启命中注定的旅程,去寻找他自己,实现自我转变。
现在,你也即将开启这趟旅程。
我自己就经历过转变,还帮助很多人度过了转变期。我发现,虽然自我转变的道路千万条,但从心理角度来说,归根到底都是同一条道路。
在旅程开始之前,那些寻求转变的人心里常常会响起一个声音:“我没有活出自我。”这是转变的召唤,也是自我的觉醒。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种需要的满足。一种需要是,我们希望自己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是自我存在于世的证明,它要求我们能够独立于他人,自己掌控生活。另一种需要是,我们渴望被爱、被接纳、被认可、被支持。这要求我们顺应他人的要求。
当这两种需要发生矛盾时,人们会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而扭曲自己。可时间久了,人们又会觉得那不是真正的自己,想要“活出自我”。
这时候,自我转变就开始了,我们要在黑森林里艰难地探索出路。
对应到现实层面,这种自我转变往往反映在生活的种种变故上。这些变故包括但不限于:
你想转行,却不知道怎么开始;想离职,却不知道怎样才能下定决心;或者刚刚经历裁员,正在苦苦思索自己的未来。
你处于一段纠结的关系中,不知道该继续还是离开;或者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一段关系,却不知道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你正一边苦苦坚持自己的梦想,一边在痛苦中怀疑它是否能够实现。
你的生活算得上充实、幸福,但你偶尔又觉得生活过于一成不变,甚至会在某个瞬间感到迷茫。你想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的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表面上看,你是遇到了生活的难题。其实,这些难题背后有一个更深层的挑战:有一个旧的自我不肯离去,同时有一个新的自我渴望诞生。
当自我的核心部分发生转变,你会感到原本清晰的自我变得面目模糊,直到你重新把自己拼出来。它不像修理一台机器,只要把损坏的部分换掉就可以了。它更像龙虾脱壳,当身体长大到一定程度,为了不让旧壳限制自己,龙虾会把旧的壳脱去。可是,刚脱壳的龙虾十分脆弱,它只能带着柔软敏感的身体趴在角落,静静等待新壳长出来。
人其实也要经历脱壳,才能把旧的、不符合现实的自我去掉,迎来新的自我。而转变,就是你把新的自我重新长出来的过程。
这种转变究竟通往何处?从黑森林走出来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呢?
我听得到App的CEO(首席执行官)脱不花讲过一个故事。
美国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虽然年纪越来越大,却始终在大众面前保持优雅和体面的形象。直到有一次她参加一场盛大的活动,在迈过铺着红地毯的台阶时,她的大脑认为自己能迈过去,身体却怎么都不听指挥。结果,在无数镁光灯的闪耀下,她直挺挺地摔倒了。
她摔倒的照片立刻成为媒体的头条新闻。对她来说,这原本应该如同一场噩梦。可有趣的是,这尴尬的时刻转变成醒悟的时刻。
她说:“在我将要摔倒而身体还没有着地的那一刻,有一个念头在我的头脑中闪过——我已经老了。”
也许以前有很多人跟她讲过“你老了,年纪大了”之类的话,可是在这次摔倒之前,她拒绝看到这个现实。在她倒下的那一刻,不仅肉身和地面发生碰撞,她头脑中的自我和现实也发生了碰撞,衰老的现实以她再也无法拒绝和伪装的方式摆在了面前,变成了她自我的一部分。
“原来,我真的老了。”
这是很多人在转变中都会体验的历程:个体和现实的碰撞形成了新的经验,新的经验变成新自我的一部分。可是,这种转变究竟有什么用呢?毕竟,“老了”实在不算什么好事。
“老了”也许不算好事,“认识到自己老了”却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无论你是否接受,现实都无法被改变。只有选择接受现实,你才能进一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它,才能为自己寻找原本不存在的可能性。
就像南希夫人,她接受了衰老的现实,就可以思考如何做一个“优雅的老人”,如何在有限的时光里,重新编排自己生命的轻重。在这些新的可能性里,她会有新的自我。这个新自我也许并不比年轻、有活力的自我更好,却一定比沉溺于“永远不老”的幻想中的自我要好。
这就是自我转变的意义。很多时候,现实艰难且不可逆,我们会有很多的失去。可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总是从失去中得到的”。从艰难的现实中学到的智慧,会永远成为新自我的一部分,这正是黑森林的礼物。
为了帮你顺利走出黑森林,我梳理了一幅自我转变的地图,它包括四个阶段、十五个关键站点。我会告诉你每个阶段的关键节点在哪里,容易卡住的地方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关键节点。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联想到神话学家坎贝尔的“英雄之旅”,确实,这幅地图在形式上借鉴了坎贝尔在《千面英雄》里的“启程—启蒙—回归”模型。此外,它还融合了来自很多领域的研究智慧,比如成人发展心理学家关于转变的心理模型、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关于自我意志的理论、家庭和亲密关系专家对关系如何影响自我的理解,以及职业发展专家关于职业变化的心理学知识……但它最重要的来源其实是生活在当下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经历过转变的人的鲜活、真实的人生经验。
自我转变的第一阶段是“响应召唤”。在这个阶段,平稳的生活开始变得动荡,平衡被打破,种种变化对自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你还不知道新自我在哪里。
要度过这一阶段,你很可能会经历四个关键站点。
第一站是“缘起”:你的自我意志开始凸显,你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个“我想要”就是主导转变的关键力量。
第二站是“召唤”:这个“我想要”和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不同自我的需求开始“打架”,你需要探索自我的核心,并以此为依据,思考自己的选择。
第三站是“容器”:因为新自我在此时尚未形成,你需要一个容器,在不必放弃旧自我的情况下,去创造一些新的经验来培育新自我。
第四站是“契机”:当新旧自我再也无法共存时,一些看似偶然的生活事件可能会成为推动你做出选择的分水岭。
自我转变的第二阶段是“脱离旧自我”。脱离熟悉的生活轨道后,你会经历转变中常见的伤痛、后悔、迷茫、恐慌,这些复杂的情感会让你想逃回转变还没有发生的过去。这一阶段依然包括四个站点。
第五站是“失落”:你可能会因失去一个重要的目标或一个重要的身份而感到失落,但这种失落会逼着你突破旧的评价标准的限制,以一个新的标准去看这个世界。
第六站是“放逐”:你可能会从一个重要的群体或一段重要的关系中脱离,开始面对孤独。你要学会不依靠群体,只依靠自己。
第七站是“告别”:你要像整理旧房间一样整理过去,跟过去告别,这样才能为新自我的发展腾出空间。
就算走过上述三站,你依然会面对很多迷茫,面对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因此,我将第八站命名为“黑森林”。最终,你需要发现新的确定感,理解新世界的规律,并从中找回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