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前言
我的人生首次耐力賽是在新罕布夏州鄧恩(Durham)牡蠣河小學(Oyster River Elementary School)田徑場上跑了兩圈。那場比賽是運動會(Field Day)活動的眾多比賽項目之一,堪稱小學生的畢業典禮。我像大多數十一歲孩子那樣,曾參加過當地社區許多比賽,但先前都是短跑。除非有成年人的督導,否則孩子不會參加長跑比賽。在那場運動會後,我才明白真正的原因。
當時我們這群孩子都搞不清楚狀況,離開起跑線就全速奔跑起來。跑了六七十公尺左右,我雙腿出現類似得了流感般的無力感。每跨出一步,我的體重就好像增加了半公斤,食道像浸泡在鹽水中的開放式傷口般灼痛,頭皮出現一陣陣刺痛,意識成了一團微弱的火焰,在不祥的風中飄搖。我腦海中剩下的少數念頭既零碎又驚慌:「我的身體到底怎麼了?」「這樣正常嗎?」「其他小朋友也這麼難受嗎?」
我跑完了第一圈,不顧內心想要放棄的強大誘惑,開始跑第二圈。有名男生還跑在我前面,他是傑夫.伯頓(Jeff Burton),班上唯一和我一樣瘦的同學。我明白自己當時的處境:更拼命地追上傑夫,但代價是身體承受更大的痛苦;或是把痛苦設下停損點,讓傑夫贏得勝利。但第三個選項出現了:傑夫後繼無力。我看到他愈跑愈慢,接近最後一個彎道時便超越了他,接著衝過終點線贏得勝利,不過當下累癱了,只能在心裡默默慶祝。
從那次經驗中,我領悟了耐力運動的一大真相。雖然我的雙腿和肺讓我勝券在握,但其實真正把我推向頂峰的是我的心智──特別是我對於全新感受所帶來衝擊的吸收能力,以及我願意為了贏得勝利吃點苦頭。我明白,長跑比賽最關鍵的關卡存乎一心。
運動會上獲勝的三年後,我因為踢足球弄傷了左膝。幫我縫合傷口的外科醫師建議我從事其他運動。受傷前,我本來就兼差擔任牡蠣河中學田徑隊的一英里(約一點六公里)跑者,表現得算是可圈可點。因此,我決定把全副心力投注於跑步。
當時是一九八五年,膝關節重建手術後康復與復建的過程仍不大先進。手術後,我整條腿打了六個星期的石膏,然後又穿了六個月的護具。於是,我高中時期室內田徑第一個賽季中,都無法擺脫與克維拉合成纖維(Kevlar)和魔鬼氈的累贅。隔年春天拆掉護具時,我覺得重獲新生。在室外賽季,我七度參加一英里賽跑,其中六次締造了個人最佳成績。
秋天,我帶領越野校隊奪下新罕布夏州三大校際體育賽事之一的州冠軍。一星期後,我在「冠軍爭霸賽」(Meet of Champions)上獲得了個人獎項第十名,該決賽由三項賽事中名列前茅的隊伍和個人一較高下。我在高二賽跑組別中排名第二、高一組別中排名第一。畢業前,我很有希望成為新罕布夏州最厲害的高中跑步選手。
但這個目標終究沒有實現。第一個失敗跡象,是在我在分區越野州錦標賽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那一刻。那場比賽在曼徹斯特的德里菲爾公園(Derryfield Park)舉行,堪稱全美最困難的高中越野跑道,起點是一條滑雪坡道底部,得一路往上跑到坡頂再下來。我登頂時位居第二,僅落後尚恩.利文斯頓(Sean Livingston)這名完全屬於另一個次元的天才型高三生。我當時沒有多想,直到我們跑出樹林,女友一看到我就朝著站她旁邊的人大喊:「噢天哪!他第二耶!」我這才發覺自己超猛。
但僅僅數秒後,我就被來自史蒂文斯學院同樣就讀高二的勁敵塔德.蓋爾(Todd Geil)超越了。在山腳下,他還在我前方十到十五公尺;但最後得克服一段高難度上彎,跑道才會再度平坦直通終點。我比塔德更擅長跑上坡(當初也是這樣才領先他),便開始急起直追。
我們同時跑過最後一個彎道。塔德踮起腳尖加速,我也一樣,此刻耳畔傳來雙方父母、教練和隊友高分貝的加油聲,我們倆幾乎是齊步衝向終點線。
然後我就放棄了,直接投降,不想跑了。萌生此念頭的當下,塔德又把速度拉高一個檔次,進行最後一搏。我永遠也不會知道我能否跟上他的速度、能否把速度再提升一點,因為我甚至連試都沒試。原因很簡單:太痛了。我內心有一部分好像在問:「你有多想贏?」另一部分則回答:「再想贏也比不過那傢伙。」我覺得塔德並非比我更有天賦或更有體力──實際上,接下來在我們高中生涯的五次冠軍越野賽跑中,我兩度都跑贏他。但那天我們倆的差別在於,他願意跑得更賣力。
十一歲時,我首次體驗到耐力賽伴隨的痛苦,內心遭受的衝擊自此揮之不去。我熱愛跑步,也愛培養更強健的體魂、更敏捷的身手,但我討厭比賽時必須承擔的痛苦。剛開始接觸跑步時,我對於這項運動潛藏的黑暗面雖然排斥,但還算應付得來,內心抱持的期待也不高。但我達到選手的水準後,才發現居然比以往更痛苦,而為了奪冠還得忍受更多痛苦。那時我才意識到,自己過去雖然也很痛苦,但仍待在相對的舒適圈中,自以為拿出超越「百分之百」的表現就所向披靡。
但那並不是我的選擇;我反而成了被心魔所困的典型例子。每到比賽當天,我就會遭到無盡的恐懼感折磨。我的胃部不斷翻騰、心臟劇烈跳動,滿腦子都是即將面臨的痛苦。假如比賽是在星期二,我整天上課就會呈現恍神狀況,聽不到老師說什麼;假如是在星期六,我只能勉強吃下蜂蜜堅果口味的喜瑞爾麥片,然後出門與隊友會合,一起搭巴士前往賽場任人宰割。
大三時,我開始對比賽敷衍了事,假裝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其實內心明白只有百分之九十五。我跑步展現的認真程度不多不少,沒有人知道我在打混。即使如此,我仍然偶爾有成績亮眼的時刻,像是在一九八七年冠軍爭霸賽中獲得第六名,但我更常跑完步後感到自我厭惡,深知自己並沒有全力以赴。
這樣的狀況愈來愈糟。有次在波士頓的戶外田徑賽中,我參加兩英里(約三點二公里)的項目,結果才跑到一半便假裝腳踝扭傷,倒在地上故作痛苦地扭著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