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前言
《老子》第二十章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这章可以看作少有的老子的自画像,或求道之人的写照。他们不精明,不争夺,没有野心,没有目的,天真如婴,顽固似鄙,没有什么优越感,没有什么可以依赖,对一切世俗之物都显得迟钝……只因他们尊崇的是“道”。
道,原意是“道路”。没有一条现成的道路,道路是人走出来的。如何走?走什么样的路?没有规定,顺其自然。但这“自然”不是本能,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符合天道的无为之为。这就涉及“道”的第二层含义——宇宙的法则,遵循这个最高法则,才能一直有源源不断的生命能量。
在本书所讲的五个重要观念中,“无为”最能代表《老子》之“道”的实际运用,对现代“太过有为”的管理理念与生活方式是一种警醒,也是一种应对。很多学者将《老子》定位在政治哲学,把《庄子》定位在人生哲学,但本书认为《老子》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根源,《老子》中就有丰富的人生哲学可以挖掘。
今人多为一个个现实的目标所捆缚,常常忘了人生是一条未知的道路,我们原本是没有任何目的地被放在这条道路上,出于对风景的好奇而愿意走下去,因为热爱而倾心于那条本己的道路。生命原本是来欣赏这一路风景,而非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如果说生命有目标,那只有一个自带的目标——死亡,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终点,不需要追求。
道路永远在“召唤”我们,不断回到源头处去思,去存在,不断回到家园,时时在路上,时时在家中。《老子》《庄子》等经典都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路标。人生就如同读一本书,读书的目标是读到最后一页吗?不是。我们读书是因为好奇,每读一页都好奇它下面会如何,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否则我们直接翻到书的最后一页看看结局就好了。
我喜欢观看植物,像爬山虎这样攀爬类的植物常常让我感动。它们用柔弱的卷须紧紧抓住墙面,野蛮生长,很快就占满一面墙,并且该绕开的绕开,不会遮挡住人类的窗户与外挂空调,它们爬出一帧帧自然的画面,像大海的波纹,有起有落,有序舒展,一生的脉络非常清晰。它们不仅能用纤弱的卷须紧贴墙壁一路攀爬,而且能长出茂密的叶子,结出果实,冬天只剩下干枯的须茎,待到来年又是一片茂盛的绿。年复一年,自生自长,自美其美,不打扰别人,也不放弃自己,这就是无为的能量,它源自生命本身,是让人一往无前的动力。
常道篇
《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哲学经典,虽然只有大约五千字,但对后世影响深远。可以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参与塑造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与文人品格,与儒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又互补共生。《老子》的阴阳思维、反向思维、天道观、人生观、工夫论、人性论以及修身治国等方面的思想对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牟宗三先生认为,中国儒家有“本心”,道家有“道心”,佛家有“清净心”,可以与康德的“智的直觉”相提并论(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老子》的“道心”是根,是命,生命失根,则不能活好。这个“道心”也是无欲心、素朴心与婴儿心,不离其心,不失其根,清静而能应变,无欲而能守道,素朴而能成美,简单而能快乐,这是能让今人活得更好的思想,所以今天我们仍然在讲《老子》。
《老子》最重要的观念是“常道”,最难的问题是“常道”为什么不可说。我们可以从“常道”的特点去了解它:动而无死、生而无名、妙而可观、虚而可法。这四个特点的现代表述即“非对象化”。“常道”是主客二分之前的非对象化存在,而“言说”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对象化行为,所以“常道”不可用一般的语言去说。《老子》中的对象化的道则是由非对象化的“常道”派生而来,包括正反相成的“规律之道”,以柔克刚的“处事之道”与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之道”,它们分别代表老子在认识论、人生论与政治论上的主要观点。下面我们具体展开。
第一讲
奇人奇书
《老子》又叫《道德经》,通行本八十一章,核心思想可以用五个关键词——常道、自然、无为、素朴与安乐来概括。之所以说是“关键词”,而不说是“概念”,是因为其与西方哲学的“概念”不同,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层次更丰富,内涵需要灵活把握。其中“常道”无疑是最核心的思想,“常道”是那个不可说之“道”,在“常道”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其他层面的思想。“自然”是从“常道”引申而来的最高法则,“无为”是实践“常道”的具体措施,“素朴”是人性的回归,“安乐”是美好的社会生活图景,这五个关键词代表五个息息相关的思想层面,共同构成了《老子》八十一章丰富而生动的思想世界。从古至今,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作用,可以说得其一点,受益终身。
在进入《老子》的思想世界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老子这位奇人与《老子》这本奇书。人奇是因为他出关而不知所终,一个史官最终以一个“失踪者”的身份被后人传说,他到底活了多少岁,出关后去了哪里,《道德经》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等最基本的问题,我们至今都没有完全考证清楚;书奇是因为这本书只有大约5 000字,却是历代思想者无法超越的一部先秦经典,历代注疏加上现代译本,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它是目前被翻译得最多的先秦哲学经典,言简意赅,意义空间极大,具有历久弥新、百读不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