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你的了解、增进你的觉察、扩展你的意识。
现在即是:由“旧灵性”迈向“新灵性”的时候。
放下“昨日之神”,迎向“明日之神”。
然而,这却不容易;因为,人们不喜欢“放下旧的”来“迎向新的”。
因此,让我们再次清楚表白:
我们在此谈论的,不是一个“新”的神;而是对“旧”神的新体验。
有时,我们须要以“新的论述”,来阐述“旧的真理”。
即是,以“新的方式”来分享“旧的智慧”;使原有的智慧,得以被听见被了解。
人类历史上,往往远古对于神的认识与了解,能够以现代(当代)的方式来诠释。
古今中外圣哲的思想、教导,能够以更新、更扩大的了解,在当代再次予以表达。
当年的“亚伯拉罕”与“摩西”即是如此,“佛陀”、“耶稣”以及“穆罕默德”等古圣先哲,也都是如此表达(说法、传道)。
许多大师、许多老师,无论知名或不知名的;都是如此表达,许多今日仍是如此。
然而,若我原有的旧思想观念当中;完全没有神佛,如此的说法岂非令人怯步?
如此的说法则将对我毫无意义,甚至于根本没有任何实相可言。这又如何是好?
此即是第一个愿景:“明日之神”不要求(不勉强)任何人相信祂。
这即是:“昨日之神”与“明日之神”首要的重大差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译注导读参考:
“新启示录”第四章“无论人们是否相信神,其实都无妨…神即是生命”的论述,和“明日之神”的第一个愿景:“明日之神不要求任何人相信祂(神)。”的说法,两者其实是“异曲同工”而“相互呼应”。建议将“新启示录”与“明日之神”两本书对照来读,会对何谓“旧灵性、新灵性,昨日之神、明日之神”更清楚。
Lance (司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