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神秘,生命,通灵,塔罗,星座,国学,精神,易学,家庭,修炼,内在)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抑郁是大脑的重感冒,也是进化的护身符
第2章 焦虑是大脑的过时本能
第3章 有社交恐惧的你可能并不缺乏社交技巧
第4章 幻觉和妄想不是精神病人的特权
第5章 不睡觉会死人!
第6章 上瘾是欲望,不是快乐
第7章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成功人士的必备修养
第8章 大脑神经终身可发育,要活到老学到老
第9章 如何优雅地老去
第10章 如何拥有强大的记忆力
第11章 如何应对现代人的注意危机
第12章 你在听我说话吗?
第13章 创造力是比记忆力和专注力更重要的大脑核心竞争力
第14章 拖延症和提前症
第15章 每天洗多少次手才算强迫症?
第16章 心理变态的可怕与强大
第17章 躁郁症: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
第18章 有人在我大脑里装了芯片监听我!
第19章 身体和大脑,谁才是主人?
参考文献
推荐序
近年来,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抑郁症、焦虑症屡见不鲜,由抑郁症导致的自杀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已经超过了癌症和心血管病,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与严峻的现状成鲜明对比的是,鲜有人从脑科学的角度向大众解释心理和精神问题的脑机制。如果我们不知道正常的大脑如何工作,那么又谈何修复大脑呢?
现代心理科学是仅有100多年历史的一门年轻的学科,较之于历史悠久的物理学,心理学在100多年前还未真正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才涌现出第一批现代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包括众所周知的弗洛伊德,以及他的弟子荣格等人。他们尝试从个体发育、社会影响、大脑生理学等多个角度来剖析人的心理和精神异常。然而,由于当时对心理状态和精神异常的观察手段较为有限,缺乏科学定量的工具和方法论,无法进行实证检验,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仅仅依靠行为观察得到的理论难辨对错。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和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最近三五十年间科学界对于大脑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可以借助脑电、脑成像等技术,在无创条件下对大脑活动进行测量,观测人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精神状态下的大脑活动,从而促进对人类心理活动和精神疾病内部过程的理解。然而,相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现代心理学的近期发展并不为公众所熟知。因此,目前心理学急切需要更能为大众所接纳的表述。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公众描述学术界的进展在目前显得越发必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 在信息时代中,心理学和脑科学对个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们的生活正在迅速变化,科技变革下社会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人的适应能力。与之相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种环境下,在充分理解自身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善变得尤为重要。
• 社会的认可和参与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可以广泛服务社会的学科,更好的社会认知和关注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学科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多的有利资源。
• 群体思考可以为前沿研究发现更多空间。心理学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交叉性最强的学科之一,认知科学、人工智能、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都与心理学有深入交叉。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思想的传播,可以激发其他学科和行业从业者的思维碰撞,也许会产生更耀眼的火花。
姚乃琳博士接受了良好的心理学、精神医学和脑科学的教育,是一名优秀的跨学科工作者。如今她投入科普事业,是当今国内心理学科普的先锋。相信她充沛的精力与好奇心可以感染广大读者,她敏锐的学术嗅觉可以让真正有价值的成果走出象牙塔造福大众,这些特质使她非常适合承担起心理学的科普重任,弥合公众与学界的认知鸿沟。这本书从脑科学角度深入剖析了一个人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的心理和认知困扰,对每一个精神和心理现象的解读都有理有据,可以帮助读者从脑科学角度理解自身的心理问题,以解决自己的困扰。这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值得阅读。
沈模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