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基因突变仅仅是DNA密码中的一小部分,DNA的密码大部分都和原来一致,这些突变所构成的身体几乎和未曾发生突变的身体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基因突变而促进的生命演变同时受到了进化论“渐变理论”的限制,所以生物体的结构不可能发生大的突变。
只要了解基因理论的人都会找到这些人如此解释的错误思考角度。有一些人对基因的知识有所误解,这些人认为,由于祖先们做了成功的事情,便产生了一种结果:他们传给孩子的基因,比他们从上一代那里继承的基因有了提高。有关它们成功的某种东西留在了基因中,这正是它们的后代所以善跑步、善游水和善飞翔的原因。
然而正确的基因表明,基因如果不出现少见的偶然差错,它们只是被按原样遗传给后代。并非成功产生了好的基因,是好的基因创造了成功。任何个体在它一生中所做的一切,都不会对基因产生任何影响。那些生下来就具有好基因的个体,最有可能成长为成功的祖先,因此,与不良基因相比,好的基因更有可能传至后世。每一代就是一个“过滤器”:好的基因能够穿过过滤器遗传给下一世代;不良基因则由于个体幼年夭折,或者没有后代而终止。或许,不良基因有幸与好的基因同在一个身体之内,它们也可能通过一两代的筛选。然而,要不断地通过数千个“过滤器”,凭运气通过的机率将变得很低。通过数千个世代的逐次筛选之后,那些让生物体能经受筛选的基因,一般情况下就是好基因。
这种正确的基因理论有效地说明了人类进化的渐变性与随机筛选性,表明生物不可能一步到位地产生高级的器官,哪怕曾经存在过高级的器官,亦必定有逐步演变的原因。例如蝙蝠的眼睛现已退化没有用,但在其眼睛未退化前必定是经过长期基因筛选才进化而成的。如果将人类大脑的潜能比喻作蝙蝠荒废了的眼睛,亦必有大脑潜能曾高度被使用的进化高程,但科学界现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人类存在过这样的历史。
另外一方面,基因突变中只有在有利于生存的情况下才不会被大自然淘汰而幸存不来,反观人类的大脑潜能,其效用总是在数代人的日积月累的情况下才会显现出来。现今人的寿命普遍比古代人类长寿2至3倍,但是现代人从诞生直至死亡,大脑一旦成形,则几乎不能再开发已经浪费的潜能,因此消耗身体大量氧分的大脑潜能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人类的生存贡献十分有限,相对于人类每个个体而言,大脑潜能必定是弊大于利。
可以假设一个人生出来大脑的利用率达到100%,而另外一个生出来大脑的利用率至始至终只有10%,但两者智力完全相同,则在自然竞争中,大脑潜能利用率低的反而更不利于竞争,将会提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