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微信:356508476
Table of Contents
封面
中譯者導讀 挑戰自我
英譯者導讀 以健全真實的自我認識過生活
序 我的觀點
第一部 正見的需要
第一章 建立增長正見的基礎
第二章 發現問題的來源
第三章 為何體悟真理是必要的
第二部 如何根除無明
第四章 感受相互關連性的衝擊
第五章 認識緣起的正理
第六章 覺知現象的相依相待
第七章 重視緣起和空性的真意
第三部 駕御止觀的力量
第八章 心專注
第九章 心轉向禪修
第四部 如何不再自我欺騙
第十章 先禪觀你自己
第十一章 了解你自己並非存於自身之內
第十二章 抉擇
第十三章 分析一體性
第十四章 分析差異性
第十五章 得到結論
第十六章 檢驗你自己的證悟
第十七章 擴大此正見到你擁有的東西上
第十八章 止觀雙運
第五部 人與事是如何真正的存在
第十九章 視自己如同幻影
第二十章 注意事物如何依思想而存在
第六部 以正見深化慈愛
第二十一章 感受同理心
第二十二章 反省無常
第二十三章 溶入大愛
附錄 複習禪思
達賴喇嘛的修行祕密
所以,如果忽略達賴喇嘛不斷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修行過程,那麼他的精神成就很容易被當成是天生的或神賜的,甚至是他專屬的秘密。那樣的達賴喇嘛當然就只能是一位高高在上被崇拜的神明而已,你不會覺得他跟你很親近,你也不敢想像有一天你也可以達到他的修行境界。其實,他知道我們會這樣想,會想自己和達賴喇嘛有凡聖之別的本性差異。為了要挑戰我們這些根深柢固的觀念,他要把自己修行證悟的過程講清楚,把他是如何從丹增嘉措變成慈悲如海的達賴喇嘛的智慧說明白。簡單講,他要用這本書分享他個人修行的私房祕密,特別是分享給生活在現代世界中的我們。
達賴喇嘛在本書開宗明義就提出一個問題,現代世界中所謂「進步」到底是什麼?當今世上充滿著這麼多的暴力犯罪和災難,到處都察覺得到恐懼和緊張。他指出雖然在許多領域我們有了集體的進步,但科技的便利並不能取代源遠流長的精神價值,人類基本的問題還是存在,我們並未成功的帶來和平,或降低整體的痛苦。因此,為了改善這種嚴重狀況,使生活更快樂更有意義,我們必須在物質發展和精神價值之間尋求平衡,我們需要恢復並強化內在精神價值。達賴喇嘛說:「我希望藉這本書對世界和平有所貢獻,不管這貢獻是多麼小。我將說明佛教教義中有關破壞性情緒根源的概念,例如我們心中的愛慾和瞋恨,接著描述佛教如何調伏這些痛苦的影響,以及如何以心中的正見和慈悲取而代之的修行。」
從達賴喇嘛的眼中來看,這世間所有的麻煩是從我們自己的負面情緒造成的。雖然人類用不同的方法追求快樂,但是由於自私利益,這些方法通常都帶有攻擊性,甚至做出殘忍行為,帶給自己和他人痛苦。達賴喇嘛強調唯有以利他心為出發點的慈悲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人道對策,是對應痛苦的最有效良方。慈悲是人類社會可以和平相處互助合作的主要力量,是世界和平的基本成分。
達賴喇嘛說慈悲符合世界所有宗教的倫理教導,並非是佛教特有的。然而,由於所有的負面情緒是源於對事物真實性質的無知,以為自己和事物的存在是獨立且實有的,也就是佛教所謂的「無明」。因此,只有以空性智慧去除無明,才能徹底阻斷自私自利的自我執著,才能生起無限的慈悲心。經由修行無我空慧而生起慈悲心是佛教和其他世界宗教不同之所在,可謂是佛教對人類精神文明的獨特貢獻。
為了培養空性正見,達賴喇嘛說首先需要把無明指認出來。達賴喇嘛特別指出佛教所謂的「無明」,不是指沒有知識,而是特別指一種對事物本質的主動誤解,錯誤的假定人和事物自身就如其所見的存在,以為「我」及「我的東西」是依其自身本質而存在,產生執著和分別,引發廣泛的毀滅性情緒。如果你看不出人們如何誤以為事物以其自性而存在,那就不可能了解空性智慧,這是一個很重要卻不容易掌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