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唯物主义:所有一切都是物质,至少,所有一切都服从物理定律
最早系统地提出唯物主义(materialism)哲学的是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c.460 - c.370 BC)。他假设世界完全由一种名为原子的坚固、不可见的微粒构成,这些原子只具有形状(shape)、质量(mass)和运动(motion)三种性质,此外没有其他性质,如颜色、气味等等。因为德谟克里特认为这些其它性质是主观的、需要依赖观察者的,而观察者本身也是由原子组成的。
16世纪20年代,德国奥古斯丁教士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 - 1546)发起新教改革运动,天主教独统时代从此结束,迎来了以宗教、政治和科学主导的17世纪。17世纪40年代,Pierre Gassendi(法国科学家、天主教传教士,1592 - 1655)将原子论与天主教教义结合使原子论复苏。17世纪60年代,笛卡儿二元论哲学(参见1.3)将科学从教会权威中解放出来。之后,19至20世纪的科学空前大发展不断巩固着唯物主义者的权威地位,最终使唯物主义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哲学。
唯物主义的影响之大实在超乎想象,以至自称非唯物主义者也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物质(matter)与能量(Energy)是第一位的,其它都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一切都从物质和能量而来。时至20世纪20年代,量子理论诞生,由此引起对物质本质的质疑。为了解释这种质疑,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从"物质和能量是第一位的"延伸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物理定律(physical Law)解释"--这就是所谓科学主义(scientism),或科学唯物主义(scientific materialism)。
科学主义对世界的解释首先引起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物理定律?"也许,有人甚至会说,物理定律包括一切现实世界的规律--如果这样说,以上提问则失去意义了。为了便于这里的讨论,我们对所谓物理定律的定义应该限制在公认的物理学范围内,而所谓物理学,就是对外在客观现实(如1.1中定义的)的研究。由此,唯物主义应该理解为这样一种哲学--外在客观现实是第一位的,其它一切事物,如一切精神现象,都从外在客观现实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