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西藏医心术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的灵学社,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本三元;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课程终身会员198元;

③线上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馆长社长创始人每周分享干货;

④全国最大的线下灵学交流分享会,每月每次900元;

⑤终身灵学圈子精英社群30000元,入私密群,共建一个属于我们灵学爱好者的家。

想加入我们,请联系我微信:356508476



  西藏医学的精神治疗法

  佛教认为心产生治疗的能量,固体而稳定的身则给予这些能量呈现的基础,并加以集中和强化。西藏医学的主要典范是《四部医绩》(Four Tantras,Gyud zhi),西藏人视之为伏藏(mystical revelation,terma),于十一世纪由惹哇·龚榭(Trawa Ngonshey)所发现。依据这些古老的医典,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是对“我”的执着。从我执所产生的心毒是贪、嗔、痴。


  身病可分为三大类:

  由贪引起风大或能量不调,一般都是集中在下半身,属于寒性。

  由嗔引起胆汁不调,一般都是集中在上半身,属于热性。

  由痴引起黏液不调,一般都是集中在头部,属于寒性。

  根据西藏医学,身心健康的最佳药物

  是活得安祥,无忧无恼、放下我执

  贪、嗔、痴这三个分类,以及跟它们相关的温度属性,在今天仍然很有用,可以依据个人的情绪状况和性质,来决定哪一种禅修法门最有帮助。

  根据西藏医学,身心健康的最佳药物是活得安祥,无忧无恼、放下我执。

  本书提到好几遍的“我”,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佛教对于“我”的观点,有时候很难让外人了解。虽然禅修时可以不必知道“我”是什么,但有关“我”基本了解,将有助于进行本书后面提到的治疗练习。

  当我们提到伟大的真理时,往往言语道断。在日常用语中,谈到“我自己”和“你自己”是十分自然的事,也没什么坏处。我想大家都可以同意,了解自我是好的,自私则会让我们不快乐。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探讨佛教对于“我”到度有什么更深入的看法。

  我们为什么受苦

  我们的心,产生苦和乐的经验,而发现安详的能力则完全操之在我。心的真性,其实是安详而开悟的。任何人只要了解这一点,就已经踏上智慧之路。

  佛教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为中心。从绝对真理(第一义谛)的角度来看,心和宇宙的真性是开悟、安详、圆满的。藏传佛教宁玛派以“心的真性”来表示“觉醒和开放的统一”。

  相对真理(世俗谛)认为在整个日常生活中,亦即在变动无常的生死轮回中,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经验到的,无非是苦、无常和迷惑,因为真性已经被我执所产生的习气和烦恼所遮蔽。

  “我”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我,桌子的我,金钱的我,观念的我

  在西方思想中,“我”通常是指人格我,或“我、受格的我、我所有”的自我意识。佛教涵括各种意义的我,更把“我”当成我们执着以为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任何现象或事物。“我”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我,桌子的我,金钱的我,观念的我。

  如果执着这些,我们即是在以对立的方式经验它们:一个主体执着另一个客体。这时候,心开始起分别,把各种事物加以分离并贴上标签,譬如说“我”喜欢“这个”,或“我”不喜欢“这个”。我们也许会想,“这个”是好的。执着就产生;或“这个”是不好的,痛苦就尾随而来。我们也许会渴望我们缺乏的东西,或恐惧我们已经有的东西,或因为失去它而感到沮丧。当我们的心因为这些思绪而绷得越来越紧,我们就会感觉老于世故来越兴奋或痛苦,这就是苦的轮回。

  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自我并不真实存在。它不是固定或坚实的,而只是由心贴附上的一种指称。自我也不是独立的实体。佛教认为一切都互相依存,因此一切都没有真正独立的品质或性质

  因为我们的“相对”心或凡夫心在作祟,我们就执着自我为坚定固实的。然而,自我只是一种幻影罢了,因为轮回经验的一切都是短暂、改变和不断坏灭的。我们的凡夫心把自我当成真实存在的独立实体。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自我并不真实存在。它不是固定或坚实的。而只是由心贴附上的一种指称。自我也不是独立的实体。佛教认为一切都互相依存,因此一切都没有真正独立的品质或性质。

  在佛教里,因果律称为“业”。每一个动作都会产生相应的(果);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种子长成绿芽,然后长成树,然后长成果实和花,花果又生产种子。这是非常简单的因果例子。最伟大的大乘形而上学作家世亲(Vasu-bandhu)说:“由于业(种子),不同的世界就因而产生了。”

  执着产生负面的业——负面的倾向和习惯。但并非一切的业都是负面的,然而有些人误以为如此。我们也可以制造正面的业,这就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对于自我执着不放,就会产生负面的业。正面的业放松那种执着,当我们放松时,就可以发现我们平静的中心,并变得越来越快乐、越健康。


  我们都是佛

  佛教徒从相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我们的真性中,我们全都是佛。不过,我们的佛性却被源自我执的业力所遮蔽了,就好像太阳被云遮住一般。

  一切众生的真性都是同样圆满的。我们知道,当我们的心自然、放松,并从使我们懊恼的心理或情绪压力和情境解脱时,我们就会经验到安宁。这证明无杂染的心性是安宁的、不痛苦的。虽然真性就在我们心中的这种智慧被烦恼所遮蔽了,但它仍然是圆满清净的。大乘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龙树(Nagarjuna)写道:

  地里的水不受污染。

  同样情形,

  烦恼中的智慧也不受污染。

  龙树把“安详与自在”称为我们自己的“无上界”,只要我们能够体证,它随时都在我们自身之中:

  在孕妇的子宫内,

  虽然有孩子,我们却看不见。

  同样情形,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无上界”,

  因为它已经被烦恼所遮蔽。

  安详就在我们自身之内;我们不必往外寻找。利用佛教徒所谓的“方便法门”(包括禅修),我们就可以发掘这个无上的神圣殿堂。对于这个“大开放、心与宇宙合一”的无上界,龙树如此描述:

  如同搅动牛乳,

  它的精华(牛油)就会纯洁地呈现,

  只要净化烦恼,

  “无上界”就会纯洁地显现。

  如同瓶中的灯显现不出来,

  我们也看不到被包裹在烦恼瓶中的“无上界”。

  只要在瓶子的任何部位挖一个孔,

  灯光就会从那个部位发射出来。

  当烦恼的瓶子被金刚禅定所摧毁,

  光立刻射发到无边的虚空。

  佛性就是觉悟,就是“无我”。它是全体的、永恒的、普遍的安详、

  开放、无我、一体和喜悦

  释迦牟尼佛《亥金刚》(Haivajra)中说:

  众生的自性就是佛,

  但他们的自性却被偶然出现的烦恼所遮蔽。

  当烦恼净化之后,

  众生自己就是佛。

  佛性就是觉悟,就是“无我”。它是全体的、永恒的、普遍的安详、开放、无我、一体和喜悦。对大多数人来说,完全体证觉悟的景象,是非常陌生而难以理解的。本书目的不在超越自我,不在安全觉悟,只是要稍微放松我们对于自我的执着,变得更快乐、更健康。即使如此,了解何谓完全开放和一体,还是有帮助的。


全球最大灵性图书馆,代找电子版书籍,3元每本,微信:356508476  

同时,也可以加入我们图书馆资源库,80元永久会员,全网最全灵性书籍资源免费下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