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的灵学社,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本三元;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课程终身会员198元;
③线上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馆长社长创始人每周分享干货;
④全国最大的线下灵学交流分享会,每月每次900元;
⑤终身灵学圈子精英社群30000元,入私密群,共建一个属于我们灵学爱好者的家。
想加入我们,请联系我微信:356508476
〖玻璃杯〗
我如何找到正见呢?我就简单地以手中正握着的杯子回答你们。它对我们而言似乎是清洁实用的,可用来饮水,更可以长时间的保存。所谓的正见是要将它看做是破的玻璃,仿佛已经碎裂了。
不久以后,它将破碎。如果你在使用它时,心存这种见解——它只是元素所组合而成的杯子的形状,终归破灭。那么不论它发生什么事,你都不会有任何烦恼。同样的道理,身体就像这杯子,它也将破碎、死亡,你们必须了解这个道理。但是,了解这个道理并不表示你应该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像不应该因此去打碎这杯子或丢掉它一样。杯子是个可以使用直到它自然破损的东西。同样地,身体有如一辆车子,利用它直到它回归自然。你们该做的是去了解一切事物的本然。这种正见可以使你们无系缚地生存于整个变动的世界中。
〖醉酒的人〗
任何人执着于感官就好比一位肝藏还没被破坏的好酒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喝得够。他继续沉浸其中,不知节制地喝,喝上瘾了,到后来必定会生病受苦。
〖鸭子〗
你的修行就好像养鸭一样。你的责任便是喂它和给它水。不管鸭子成长得快或慢都是鸭的事,与你无关。放下,然后尽你自己的责任。你的责任就是修行。
如果修行的速度迅速或迟缓,清清楚楚即可,别去强迫它。这种的修行具有良好的基础。
〖空〗
人们响往涅盘,不过,一旦你告诉他们那儿空无一物时,心里马上起第二想。
但那儿什么也没有,空无一物。看看这儿的屋顶和地板;屋顶代表“有”,而地板也代表“有”,你可以站在屋顶上,也可以站在地板上,但是,在屋顶和地板之间的空间却无处可站。没有“有”的地方,就是“空”的所在;直接地,涅盘即是“空”。人们一听到这儿便退却不想去了。他们怕会见不着自己的孩子和亲戚。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祝福在家人的时候,会说:“祝你们长寿、美丽、健康、快乐。”他们就会很高兴,可是,一旦你谈起“放下”和“空”时,他们便不想听了。但你是否见过一个外表美丽、体力充沛或非常或非常幸福的老人?没有!
然而我们却说:“长寿、美丽、健康、快乐。”他们也非常欢喜。他们执着“有”,执着生死轮回。他们欢喜站在屋顶和地板上面,很少有人敢“站”在中间的“空”间。
〖家庭〗
如果你想寻找佛法,它不在森林里、山里或洞穴中,而是在心里。法有它自己的语言,那就是“经验的语言”。概念与经验之间有极大的差异。就以一杯热水里,都会有相同的经验——热,我们可以用不同语言的文字来表达。同样地,任何人只要深入地洞察内心,不论什么文化、地域或语言也会有相同的经验。如果在你们心中,赏到了真理的滋味、法的滋味,你们会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犹如父母、兄弟、姐妹,因为你们已赏到了与所有人都一致的“心的本质”。
〖肥料〗
我们的杂染好似我们修行的肥料。如同我们取一些脏的东西——鸡屎、牛粪,洒在我们的果树上,长出来的果实才会丰硕且香甜。在痛苦之中,有快乐;在烦恼(混乱)之中有宁静。
〖火〗
世上没有一朝可成之事,所以刚开始在我们的修行里,是看不到什么结果的。
就像我常告诉你们的譬喻:一个人试图磨擦两根木棍取火,他告诉自己说:“他们说这里有火。”于是便开始使劲地磨擦。他很性急,不断地磨擦,就是没什么耐性,心想火,却一直没有火的影子。他有点灰心,所以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后来又再开始,但是到了那时候,热度都已经冷却,所以进展得很慢。他就是磨擦持续的时间不够久,以致一再地磨擦又磨擦,直到疲倦了,就将整个工作停顿下来,再说,他不只是疲倦,同时也变得愈来愈灰心,最后完全放弃且很坚决地说:“这里根本没有火。”
事实上,他一直在做,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热度可以引火,火一直潜在那儿,只是他没有持续到最后。除非我们能达到平静,否则心将依旧如前。因此我们伟大的导师说:“只要继续做,继续修行。”我们可能会认为:“如果我仍然不懂,我该怎么办才好?”但是,除非我们如法修持,否则智慧是不会现前的,所以我们说要持续地修行。只要不停地修行,我们就会开始思索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修行。
〖鱼〗
我们不想要欲望,但是,如果没有欲望,为何修行呢?我们要有修行的欲望。
“想要”与“不想要”,两者皆是杂染、烦恼、无明和愚痴。佛陀也有欲望。欲望一直存在着,它只是心的一种现象。有智慧的人也有欲望,但是,没有执着。
我们的欲望,就好像在网中抓一条大鱼一样——我们需要等待,直到大鱼筋疲力尽之后,便可以轻易的捕获它。但我们得一直盯着它使它无法逃脱。
〖鱼和表蛙〗
如果你执着于感官,就跟上了钩的鱼儿一样,当渔夫来了尽管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挣脱。事实上,你并不像一只上钩的鱼儿,而更像一只青蛙。青蛙是把整个钓钩吞进肠子里头,而鱼儿祗是口被钩住而已!
〖鱼笼〗
如果你清楚地看到了事物的利害关系,就不须等到他人来告诉你。回想一下一位在他鱼笼里找到东西的渔夫的故事。他知道有东西在里面,也听到它在鱼笼里面拍动。他认为是一只鱼,于是便将手伸进鱼笼里,竟发现是另一类生物。他看不见所以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修鳗,不过也有可能是条蛇。如果将它扔掉,他也许会后悔……,如果是条鳗,就可以成为晚餐的佳肴。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如果他持续不放,最后竟发觉是条蛇,它可能就会咬他,不过不敢确定。
但是,他的欲望却强烈到不肯放手,只因为那可能就是条鳗。在他抓出的那一刻,霎时见到是条蛇时,不论如何,都会毫不迟疑地马上扔开它,而不须等到他人喊:
“嘿,那是条蛇赶快扔了它!”亲睹蛇时比听人家的警告更清楚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呢?因为他认识危险——蛇会咬你,并且会导致你死亡。这还需要
有人告诉他吗?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修行直到我们见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就不会去干预对自己有害的事物了。
〖渔夫〗
我们的禅定(静虑)的修行可以使我们开解。举个例子来说吧:譬如有个正在收网的渔夫,网中有条大鱼,你能推想他收网时的心情是如何吗?如果他深怕大鱼跑掉,就会迫不及待地硬扯那网子,在他觉察之前,鱼儿已经因为他操之过急而让它跑掉了。
古时候,他们会这样教我们:你们应该慢慢地来,小小心心地收网,以免让鱼儿脱逃。我们修行也正是如此,慢慢地靠修持来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小心地收
网以免遗漏了。有时,我们会遇到不喜欢修行的时候,也许我们不想了解,也不想知道,但是我们却要继续修行下去,继续为修行摸索下去,这就是修行。如果喜欢修行,就去修行;不喜欢修行,也一样要修行,就是要持之以恒。
我们若是精进修行,那么,信心就会给我们的修行带来力量。不过,在此阶段,我们仍然没有智慧,纵使我们非常精进,也无法从修行中得到多少益处。这种情况会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因而使我们生起一种永远无法寻到正道的感觉,也或许觉得自己达不到平静,或觉得自己没有具备足够的条件来修行,乃至认为“道”是件不可能的事。于是我们便放弃了!
说到这点,我们必须非常、非常地小心,我们要以很大的耐心和毅力,犹如网起大鱼一样——逐渐与它探索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小心地把鱼网收回,扯那网子才不会太困难,所以我们继续不断地收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鱼儿累得不能再挣扎时,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捕获它了。这些都是修行通常会发生的事,不过我们只须慢慢地修持和小心谨慎地将修行聚集在一起。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禅修的。
全球最大灵性图书馆,代找电子版书籍,3元每本,微信:356508476
同时,也可以加入我们图书馆资源库,80元永久会员,全网最全灵性书籍资源免费下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