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的中华文明文化、国学大智慧系列书籍不断面世,涉及的内容不可避免的会越来越深,此非我个人所能控制,而是因为中华文明文化的这套国学体系,本身就是如此,中华老祖宗这套大智慧,就是这个特点、特性。中华圣人经典中的每一句话呈现的都是整体,即有道有术,道在术中,术亦在道中。老师点一点,概括的讲感觉看不明白,其实即使详细讲解,也不明白。因为智慧必须得用,在用中反反复复的通理,明理之后回头再去用,然后在理上再去明,反复去用、去明,即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然而,儒学为何从《孝经》学起?几乎从未听说如此学法。一般不是从《论语》起学,就是从《易经》起学。《易经》既是儒学五经之一,又是儒释道所有经典的万经之首。《论语》则是孔子的言行录,起始阶段《易经》很难学明白,所以基本都从《论语》开始一句一句的学习。并未听说过有从《孝经》开始学儒的,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还有《孝经》这部经典。
在此告诉各位,这正是现在中国人最可悲之处,真正听说过《孝经》的没有几个人,而《孝经》到底讲的是什么,更无人知晓了。是不是《孝经》不重要,没有《论语》重要,也没有《易经》重要?后面我会慢慢为大家阐明。
儒学经典中,最著名的是“儒学十三经”。而在汉唐时期推崇的是“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纳入到了汉唐儒学精英教育的教材之中。其实五经原本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乐经》已经失传。到了宋末以后,科举考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宋末开始崇尚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汉唐时期是没有四书的,只是以五经为主流的儒学教材。所以我们言称,汉唐推五经,宋末崇四书。
全球最大灵性图书馆,代找电子版书籍,3元每本,微信:356508476
同时,也可以加入我们图书馆资源库,80元永久会员,全网最全灵性书籍资源免费下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