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的灵学社,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本三元;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课程终身会员198元;
③线上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馆长社长创始人每周分享干货;
④全国最大的线下灵学交流分享会,每月每次900元;
⑤终身灵学圈子精英社群30000元,入私密群,共建一个属于我们灵学爱好者的家。
想加入我们,请联系我微信:356508476
第一节
中华文明智慧整体 万经之首实为《孝经》
本书为大家讲解儒家文化中一部重要的经典——《孝经》。谈及《孝经》,很多读者都不太熟悉,甚至从未接触过。为什么我们经典解读的开始阶段,就要从《孝经》讲起呢?儒学六艺是儒学精英教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礼、乐、射、御、书、数,我们尚未完全讲完,为何就直接进入了《孝经》的解读呢?
首先要为大家讲清楚,我所讲授的中华文明文化体系,不一定是按照逻辑系统进行的,有很多内容都没有逻辑,甚至是反逻辑,即并不与当下所流行的逻辑相符。然而,看似如漫谈,但其实亦有大逻辑在其中。
正如在这个阶段,儒学六艺已讲解一半,大家对中华文明智慧和儒家文化应该有点感觉,其实已经讲到比较深的层次了。而六艺中御、书、数的部分太深奥,一方面现阶段大多数人还理解不了,另一方面也会有非常颠覆的感觉。所谓颠覆,是指在初级或者尚未入门时,学习的只是普及性的知识,还未涉及智慧,非常浅显,而有些内容必须得入门以后,才能教授,那时才能理解。即所谓因材分类施教,对什么样的人群,讲什么样的课程。简单举例,就像对幼稚园的孩子,讲授最简单的文字、最简单的数字,从最简单的知识点开始教起,如果直接教方程、三角函数、微积分,则是揠苗助长,根本听不懂,也理解不了,就没有兴趣了。
我们在此所说的深入、颠覆的内容指的是,由于理解不了,所以接受不了,才会害怕不敢听的深层智慧。儒学六艺的礼乐射之后,涉及御书数三艺就没有浅东西了,都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入,涉及玄学,玄即深、幽,玄学即是幽明处、深处的学问。必须得与玄学配合着讲,浅显的讲既没有意义,也无从可讲。
然而,在此讲授的国学中华文化,我虽口说最浅显,但是对现在大众,甚至很多同样讲授国学的老师来讲,其实并不浅,完全可以比较着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虽然这些在我们法门中相对浅显、基础,但是在所谓国学传统文化的培训市场上却很难听到,只要有一句话能使你真正从中获益,都是终身受益,甚至可以改变一生。其实,得道之人本无所谓浅深,我所谓的浅或深都是针对于读者、听众,亦即是对有缘人讲时分出了浅和深,对得道之人本身来讲,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三維的,呈现的都是整体性,所谓深浅之分只是在于受众能听懂或看到不同层面而已。
随着我的中华文明文化、国学大智慧系列书籍不断面世,涉及的内容不可避免的会越来越深,此非我个人所能控制,而是因为中华文明文化的这套国学体系,本身就是如此,中华老祖宗这套大智慧,就是这个特点、特性。中华圣人经典中的每一句话呈现的都是整体,即有道有术,道在术中,术亦在道中。老师点一点,概括的讲感觉看不明白,其实即使详细讲解,也不明白。因为智慧必须得用,在用中反反复复的通理,明理之后回头再去用,然后在理上再去明,反复去用、去明,即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然而,儒学为何从《孝经》学起?几乎从未听说如此学法。一般不是从《论语》起学,就是从《易经》起学。《易经》既是儒学五经之一,又是儒释道所有经典的万经之首。《论语》则是孔子的言行录,起始阶段《易经》很难学明白,所以基本都从《论语》开始一句一句的学习。并未听说过有从《孝经》开始学儒的,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还有《孝经》这部经典。
在此告诉各位,这正是现在中国人最可悲之处,真正听说过《孝经》的没有几个人,而《孝经》到底讲的是什么,更无人知晓了。是不是《孝经》不重要,没有《论语》重要,也没有《易经》重要?后面我会慢慢为大家阐明。
儒学经典中,最著名的是“儒学十三经”。而在汉唐时期推崇的是“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纳入到了汉唐儒学精英教育的教材之中。其实五经原本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乐经》已经失传。到了宋末以后,科举考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宋末开始崇尚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汉唐时期是没有四书的,只是以五经为主流的儒学教材。所以我们言称,汉唐推五经,宋末崇四书。
全球最大灵性图书馆,代找电子版书籍,3元每本,微信:356508476
同时,也可以加入我们图书馆资源库,80元永久会员,全网最全灵性书籍资源免费下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