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想為自己所尊敬的朋友做事是件快樂的事,這是多麼榮幸的邀請和機會。我開始先讀為快,把懵懂的成見拋諸腦後,一口氣念完這本書。
我心中原來就有好幾個疑惑:究竟什麼是催眠治療?需要從頭認識。
為什麼1990年國際心理治療大會在加州安納罕市的迪士尼樂園召開時,大門口就張貼著有八層樓高的兩人微笑圖,是Satir and Erickson!前者是我的家族治療愛師,後者是催眠治療大師。我知道他們倆是好朋友,是七○年代世界心理治療界最有魅力的兩大人物。而且他們與人接觸和對人間苦樂的Approach(處理方式) 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是我讀了東杰這本催眠治療的書才比較明白過來。
書中的精華是,東杰對於催眠現象用醫生的角度說明得很清楚。其次用艾瑞克森醫生簡短的一句話做註解:催眠的狀態就是「知覺聚焦的狀態」。
例如最近看《黑神話:悟空》電影版,或是與人有趣的對話時,人都可能忘了時間,忘了身在何方,靜態的動態的都有可能,就是心無旁騖的狀態,這就是催眠現象。
我從小到現在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自己心無旁騖的狀態。這麼說,那麼偶然,或需要時,我何不試試催眠治療呢?!享受專注放鬆的自己。
東杰是當今首位醫師引介催眠治療來台灣,並且搖旗吶喊努力推廣的先驅開拓者。他在書中寫到,催眠就是「專注放鬆」的狀態。這就容易聯想到現代熱門的「正念」、「冥想」、「靜坐」和催眠,它們之間的差異和相似是什麼?本書將言簡意賅地回答你。
催眠為什麼對人有效?東杰從醫生的立場舉出許多案例,確認並且說催眠常常出現超乎一般醫學常識可以理解的神奇療癒。
我相信一個人若能增加與自己接觸的能力,會與自己的身體做自我對話的能力,借重自我引導,自我暗示,是許多心理治療和疾病的療癒過程中很需要的心理建設。
對於控制體重、恐慌症、自律失調症狀及其他疾病的生理狀態,可以應用催眠治療獲得幫助,書中都有一一具體舉例解說。
有效能的催眠治療最重要的元素,不外是與人接觸的熱誠。隨即進入催眠腳本,引導,擬定策略,放進催眠內容,最後喚醒的動作等,書中都有詳細的解說。
初學者隨著工作案例的累積和沉澱,會找到啟動適合個別差異的催眠暗示。催眠治療師的功力逐漸增強,必然會幫助他人或自己重拾生命的喜悅。邀請你一起看看這本超乎容易閱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