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灵性图书馆(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电子书,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书库(电子书)会员80元,课程合集(全网视频)会员198元。
永久在线地址,包更新,免费下载学习,如果想要加入会员,可以联系我,单本代找电子书的话,3元一本,微信:356508476
何为修行?又何谓觉察?
让我先谈谈觉察。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清清楚楚地活着”,这一份清楚包含观照自身内在的一切起心动念,像是内在有“另一个观者”似的。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不容易区分的:你以为你是你,其实你只是把脑子(身体)当作是你。我曾说过,你们远比你们所以为的更大更宏伟,甚至可以超越这身体的限制,说的便是那一份内在如如不动的灵性;那一份灵性成为一个观者,注视着外界的一切也注视着头脑一切的念头。所谓的觉察,便是用这一份灵性的去深深观照。
这么说,就是必须要先注意到内在有一个和“我、身体”分开的“灵性”?
没有错!许多人读过《与神对话》或是《老神再在》,都深受感动,原因不是其文字特别优美或是洞见与众不同,而是因为那是一份来自内在灵性的声音;这一份灵性超越一切世俗的眼光和制约,是万物人生和你们的“标准配备”,这一份灵性便是我——神——所赋予你们的,因此也可以说,你就是神!每一个人都是!除非你不承认自己的灵魂,或是将之出卖。
你们在灵性上都是平等的,而所谓的不平等,只有在非神的小我状态下才会发生,所以你们可以在世间上观察到如此多的不公平;由此可以证明这世间是属于小我的,但这不影响每一个人内在灵性的存在。每一个被小我迷惑的人们,会在生命中的某一个特殊时刻,走入心灵的世界,步向回家之路,特别是在他终于深刻体认到这世间的虚无和痛苦时。
你的心不断地被周围的世界和事件影响着,起伏无常变化莫测,因此才说人心难测。如果你只有一个心,为什么会有这样多无常的变化呢?你可以在前一分钟开心后一分钟落寞,哪一个才是真的你呢?又,会问这个“心”是什么的人是谁呢?
当你和自己深深地对话,尤其是透过文字书写,你常会发现,文字似乎有它自己的意志似的,发展出和你原先设定不同的内容。那么,那是谁在说话呢?又是谁的意志呢?你可以渐渐明白,所有的人都是神,所有的人都可以透过自我对话、和神说话,从来就没有自外于你们自己的神。
我按照我的肖像造人,并且已将一切你们所需的提供给你们,你们唯一需要的便是去唤醒那一份与自身内在灵性的合一,在这之前,你必须要先站在“分离”的观者位置,以便注意到灵性与头脑的差异。当你注意到了,你保证你会喜欢那一份来自内在深深的平安和狂喜,然后你会心甘情愿地趋向合一,你会不只一次地努力好让自己安住在那当下,哪怕只有片刻……人的内心怎样,行为就怎样。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修心。若只是为了修正言行,那么施之以恐惧的惩罚便足以达到目的;但是修行不只修正言行或是为了逃避恐惧,甚至也不是为了达到涅盘净土,修行不应该有目的。
很多人因有所求而修行,姑且不论所求为何,单是有所求,就已经让自己陷于失望之地;因为“求”是基于“欲”的出现,那是一种放不下的占有。既然有欲,便有执着,因着执着,便生痛苦;而最大的痛苦又来自于“明知无法克服执着却又要强逼着去克服,败下阵来被执着捆绑了之后又开始批判自己”。你们一直是球员兼裁判与观众,演着一出出自己创造的戏码。若要我说,像你们这般修法,又何须修行呢?追寻欲望去也就是了。
所以无求、无目的的修行才是正确的吗?
没有正确这回事。即使不是“正确”的方式,最后也将导入恰当的途径,只是如果皇帝都已经赐下官位给你,你还需要十年寒窗吗?你知道我只是比喻。修行只是一个回家的路,回家的路千万条,远近各有不同,而到家也是必然!因为最后你无法不到家,否则你无处可去。
至于回家路径有哪些、风光景色如何……等,是无须挂虑的。在你自己的生命中,自会出现你最当初的选择路径带你回家,那是在绝对中就已经和你对应了的,无需求,那道路(法门)自会出现。每一个人都有适应其不同属性的对应道路,而条条大路不论东、西,皆与最高的宇宙大能——神,连接着,无有高低好坏之别,因此不应妄加分别论断; 而在各自的路途中,即便看见了奇花异草也不应驻足,以致错失了焦点。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轻易表现出他的道行或是学问,甚至也无法从外形上去做分辨,他总是默默地将之行在自己的生活中;毕竟道理是活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也因此那是极为私人的事务,不由得他人置喙,所以大师都会建议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要因人废言。要将领悟到的用来扬升自己而非检视他人,你很有可能因此错过一位真正的老师,这是学习放下分别念的开始。
在小我的影响下,分别心与目的论似乎已经变成你们的常态,即便知道不该有所分别,即便知道不该有所目的,甚至是那看似慈悲“为众生”的目的……但是“知道”和“悟道”往往有着巨大的鸿沟。
慢着……为众生,难道也不对吗?
为众生从来没有不对!只是要在行有余力并且甘心、欢喜、无求的状态下才是恰当。但我看见的是,人们为众生付出的同时也在算计自己的口袋,若这是初衷,那便是交换,根本谈不上修行甚至功德。尤有甚者,很多人为了恐惧死后落入六道轮回而修行,外在奉献金钱付出心力,内在求的还是生前死后的平安,名之为“积福德”。要知道,福德无从求得,只能修得,而修福德又需有无求之心。
如何知道一个人已经“悟道”?该由谁来认证?
当你抱持着“修行为悟道”之心,已经是离道越来越远了。真正的修行者甚至应该要忘掉修行这回事,把名相抛诸脑后,将那一份与天道同步的思言行,作为生活中自自然然的准则。一个修道者不需要任何他人赞赏,当他悟道也不求他人认证。他可以一言不发地或坐或走,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去,就像清风,除了留下徐徐的吹拂,来去没有痕迹;但是后人会在记忆中,从他行为的蛛丝马迹里终于看出他的道行。只是此时大多哲人已远,只能在有限的断简残往篇中,去浏览一位有着至高意识的伟人。
难道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免去生生世世的轮回?
你们尚且不明白轮回为何,就想免去轮回之苦……轮回之苦不是生生世世的生死轮转,轮回之苦当下即是,就是你当下的心心念念、思考模式、行为模式、生活习惯……用二个字表示就是之前提到的“习气”。你们深陷习气的轮回而不自觉。
习气的轮回之说超越宗教,甚至连避谈轮回的基督教也无法否认。习气的轮回比佛家说的六道轮回要更骇人。佛陀说得没错,生是苦,而习气的轮回便是生之苦的来源,若尚且跳不出这习气的轮回,又怎能期待脱离六道呢?
那我们要怎样避免落入习气的轮回呢?我好像又问了相同的问题……没有关系!你们生生世世都有相同的问题,直到你“了断分别与习气”(这被称之为涅盘的状态)之前,不会终止!习气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除了断过去的习气,还要谨慎不要产生新的习气。如果你已经觉察自己习惯性地落入某种行为或是思想,下决心终止它!瞬间你就会有重生的喜悦,而方法只是简单的“觉察”,时时刻刻清楚地对自己一切的“身、语、意”及“思、言、行”觉察!
难道那不算“逃避”习气吗?
是的!逃避习气也是一种逃避,会逃避终究是因为恐惧。除了面对,为了消去恐惧而做的任何努力都是白费;但是当你面对,你就可以“利用”恐惧。在这里利用“恐惧”除去习气只可以作为一开始的方便,然后再用另一个更无害的习气取代原有的习气,因为只有一个习惯能取代另一个习惯。随着对“觉察心”的提升,习气最后要完全终止,需做到无念想,也就是“忘记”你的所有习气。尽管这对你们来说有相当的难度,但你一定可以透过时时刻刻对自己的觉察去注意到习气的存在,并且透过练习去终止它,不论那是来自过去形成的或是正在形成的;并且在过程中你们要记住,你才是习气的主人而非奴仆,否则也只是一再地遭受挟制罢了。
爱也是一种习气吗?难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爱确实是你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你们应用爱的模式却已经变成你们的习气。你称爱为能力,那么你应当知道,当能力不能展现时,就是处在压抑的状态。
爱如洪水,只能给予出口,岂能压抑?即便是你将之围堵住了,也围不住它蓄积的能量。很不幸的,我所观察到的是:一般人在情感上大都处于压抑的状态,那就更别说有戒律的修行人了。偏偏爱又是与生俱来的能量,这能量若遭受压抑,它必会寻求出口,寻不到出口便在体内冲撞,于是造就了你们的痛苦。所以你会发现,有些修行人不修没事,越修越苦——因为情感被戒律压抑而非转化。一般人不谈恋爱没事,一爱上就苦,也是因为扭曲了爱情而导致爱的压抑。
你倒是说说看我们怎么的压抑?
压抑已经像是一种内在的反射,追溯根源仍是恐惧。这一份来自恐惧的压抑,驱使你们戴上了层层的面具,然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恐惧——害怕显露真面目。小到言不由衷的谈天,大到对爱情的告白与亲情的交流。有多少次你看见心仪的异性却不敢靠近,而有多少欣赏你的异性试图接近你却被你拒绝?至于对家人间情感的展现就更是压抑了,这在东方社会很常见。你们太保守封闭了,甚至为它找到了“含蓄”的说法,其实骨子里就是压抑。
拿你来说好了,长久以来,你一直不愿意承认你对你的家庭感到深深地可耻,让你更压抑这想法的,是你认为对家庭感到可耻的想法是更为可鄙的……最后你在意识上选择遗忘,却在行为上赤裸地表现出来,甚至让自己奇怪为何对家人有如此的疏离感。
对不起!我没打算提太多跟我家庭相关的事情。我想我可以保有一些隐私,谈这些内容会让我不自在……
我会尊重你,但是你也不要忘记,这仍是你一生所要面对的功课。在此生之前你做了这样的勾选,除非你面对,否则境况不会自动消失;而且你曾经答应要以你一生的历程,作为你我对话的蓝本,借以帮助更多与你有类似境况的人得以超越。
我们一定要现在提吗?
不必!但是不久后,你就得面对这功课。
超越之爱
听起来似乎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现在我想先谈谈爱情。我想这一次我是来真的了!我不想再压抑了!遇见她,我心里竟出现过往以来从未有过的悸动和柔软……我要深深她呼吸才能短暂平息这悸动……我看得出来你受了很大的刺激,但这刺激其实是你自找的!你呼求,她出现,这也是这份对话开启的主因。生命中最难以超越的项目中,除了恐惧和愤怒之外,情爱是其中最大的一项,这一本我们将要谈谈情爱——从你的爱情开始。我没说错的话,她的出现带给你未曾有过的爱恋“感觉”,对吧!
完全正确!坦白说,过去我的爱情乏善可陈!我未曾有过“浑然忘我”的激情与全心融入的情感,我总是表现得一副可有可无的模样,有时候即便对方热情如火也会被我浇熄,我必须承认这是前女友跟我分手的原因之一,她因此认为我不够爱她。
爱的反面不是恨,也不是刻意的冷漠,而是“平常”,就像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那样地毫无感觉。当日子变得平常,你们就难以察觉其中的爱了。我要问你的是:关于爱,你到底在怕什么?
怕什么?你是说我害怕女人还是爱情?
都是!
开玩笑!我为什么要怕女人?
好吧!你不是怕女人,你怕的是跟你谈恋爱的女人,你怕在爱情里受伤,偏偏你又是那样的渴望……
我承认我之前对投入爱情有恐惧……
因为早年被甩的伤害对吧?只是你以为是你早年的情伤让你恐惧投入爱情里,却忘记另一个更确切的原因……我必须先说,对爱情,你的自我评价并不高,所以在你那只有孩子一般高度的爱情视角里,你“不敢”追逐那高过你头顶的女子;白话说,就是你只敢追求唾手可得的对象,甚至等着人家主动来靠近你。这些都无所谓,毕竟这都只是你的学习经历,但是遗憾的是,从此你在爱情里只会接受却不再付出。
我好像又被你修理到了……
能接受修理表示你还有得救,要知道,我可是来自原厂的技师。我要是不说,这些话可有谁能告诉你?你向来对这话题是三缄其口的,还老觉得没人了解你……但是你这样说对我过去的女友很不公平。爱是没有高低之分的,人不也是没有高低之别的吗?
我只是陈述我观察到的事实,没有批贬的意味。爱情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态度之别; 而人,在灵性的层面上,也没有高低之分,但进入这二元的世界,却有觉性层次上的差异,这一点我将会在后面说明。由你过去在爱情当中的表现,可以知道你对爱情的表现层次并不高;当你少了那一份付出爱的热情,表现得越平常,其实就是对你的恐惧欲盖弥彰。在爱情当中过度的平常心和理性,正是恐惧的表现,爱情中你害怕展现“赤裸裸”的你,原因是:你根本不知道你是你。
希望你不是指在床上。要是我会恐惧“赤裸裸”,那以前的那些“丰功伟绩”怎么来的?
你那许多的经验并没有什么好说嘴的,你也说了其实那只是乏善可陈,因为那是身体的需求多过心灵的依赖,完全出于无知的行为,从来就不是真正的爱。第一册我说过,你们爱情的实相是“交换”,而一旦换到手,你们便开始依赖,直到赖不下去为止,然后就换人……我们会说是感觉变了,或说没有感觉了……
那只是你们用来分开的借口,你们永远不可能“没有感觉”。所谓的“感觉变了”只是对方失去了合于你依赖的条件,而被甩的一方其实也只是因为他失去了让对方依赖的意愿。
哗!你真是一针见血!
依赖已经变成一种惯性。带来执着,这是很多人在爱情或是婚姻中遭遇的困境。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在一起到最后只是因为“习惯了”,而非因为爱?
又是习气!有人解释那是已经将爱情升华成亲情。
那是因为,亲情这不可分割的情感,你们是那样理所当然地“习惯”和“依赖”着;当把“爱情”冠上“亲情”的标签,就可以合理化逐渐在“习惯”和“依赖”中减少的热情,直到另一个更有吸引力或是更符合依赖条件的人出现……问题就会浮上台面。你现在不也浮现相同的问题?你和之前的女友已经很久没有了热情不是吗?直到你发现这位……
被你说得像是我劈腿一样!我可没有。但是我承认我确实深深被她吸引,只是很遗憾,在还没开始时就结束了……
你很失望?
那还用说!我为此,这二周像是失了魂似的……已经至少有十二年的时间,我不曾对情感有过这样的痛楚,我以为我已经对“情伤”免疫……
你那不叫免疫,你一直以来都是在逃避,不断地对情感进行切割。你甚至连真爱都没经历过,何来对情伤免疫?
你当真觉得我没经历过真爱?
以我的标准来看,你有获得真爱,但是过去的你并不知道要珍惜,甚至可以说,你根本不知道你获得的已经是真爱,所以还没学会付出的你就轻易弃守。要是你知道那是真爱,你不会轻易撒手的。在真爱中,你自己将会消失,与爱一起消融……而过去的你却偏偏是自我极强的人,老是企图用你的价值观强加对方身上,要是对方不就范,你就会发怒,到最后总是让对方伤心离开……你过去在情感上遭遇的痛苦,不过是你“不解”她们为什么要离开你,你不是一次莫名其妙被判出局对吧?我说过,愤怒、恐惧、情爱是你的课题,也是很多人许多世都没做好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