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灵性图书馆(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电子书,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永久在线地址,终身包更新,免费下载学习。
灵性书库(电子书籍)会员80元,全网课程合集(音频视频)会员198元,如果想要加入会员,可以联系我,单本代找电子书的话,3元一本,微信:356508476
前言
老子通释,是一项体量庞大的系统文化工程。这个“通”,包括以下六项指标:
一、通述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
二、通析每章每节的内在逻辑;
三、通观两千多年之间的思维异同;
四、通感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文学韵味;
五、通论历代研究者的共识和分歧;
六、通考各种版本的阙误和修正。
稍稍一想就知道,其间会有多少危崖深壑、漫漫苦路。好在,我终于走下来了。
《老子》原文不分章,后世学者为了方便,分了八十一章,这就像为一座大山划分了攀援段落。我的这部通释,就是循章行进的。但是,我以行书书写的《老子》全文,仍然依照原文不分章。
本书是一部学术著作,其中包括大量艰深的论述,但整体上我用散文写成。为什么要用散文来裹卷学术?我只是希望能在枯燥的学理和考订之间保持畅达的灵性,让当代读者感到亲切。我相信,只有促成当代生命的趋近,才能滋润千年文本。
更重要的是,《老子》原文,是一篇篇优美的“哲理散文诗”,我们后人怎么可以用佶屈聱牙的学术注释,把浑朴的诗意全都割碎?怎么可以把一坛远年美酒转换成一大堆化学分子式?我用散文,是想保存那些初元的酒韵和醉意。
每一章的阐释,都以翻译为归结。翻译比阐释更具有语气上的完整性、逻辑上的连贯性,因此我很重视。我的翻译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尽力逼近原文旨意,保持学术上的高度严谨;
二、呼应《老子》原文哲理散文诗的文学魅力,发挥现代散文在语言节奏上的美学功能;
三、洗去迂腐缠绕的研究风习,使广大读者都能爽利接受。
这当然很不容易做到,我借着最难翻译的《老子》做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试验,敬请读者教正。
第一章
第一章面临着特别的麻烦。因为老子知道,自己现在着手的,并不是一部普通的著作,而是一项开创性的精神构建。那么,一开头,就必须呈现出主题和高度。但是,字又不能太多,他为自己定下的文字风格是诗化格言。用短短的诗化格言来开启这么一扇重大门户,难度可想而知。
主题是道。道是什么?必须给一个合适的名。这本是最不能跳过去的“定义巨障”,却被老子用幽默的方式跳过了。他一上来就说:
道,说得明白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名,说得清楚的,就不是真正的名。
你看,刚刚呈现出主题,就立即表示,这个主题说不明白。加给它任何名,也说不明白。初一听,很像是“开局之谦”,来反衬后文的论述,但这不是老子的做法。在老子看来,不仅文章的开头说不明白,而且直到文章的结尾也说不明白。不仅自己说不明白,而且别人也说不明白。不仅现在说不明白,而且永远也说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