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汉代的谶纬之风盛行相关联,神仙信仰与阴阳术数、谶纬预言之间固有的亲缘关系得到了加强,利用预言和图谶已成为左右民心的重要手段,这使得自称“神仙王”的王莽以“禅让”的方式当上了皇帝。后来,东汉光武帝刘秀又同样利用预言和图谶的方法夺回了刘氏江山。
东汉时期的神秘气氛促进了神仙信仰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东汉末期形成的道教的中心信仰。在东汉末期直至魏晋的动荡年月,神仙信仰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身处乱世,人们容易产生朝不保夕的心理,以宗教来作为安慰是一种普遍的选择;同时,东汉末期佛教的传人也促进了道教教团组织的建设,这既有民族心理的成分,也因为佛教的组织模式给了道教以榜样。在从干吉、张道陵、魏伯阳、张角到葛洪、寇谦之、陶弘景等人的努力之下,道教逐渐成熟并发展出正一派的符篆与正统神仙丹道两大主流。应该说,汉末的动荡很多是由道教团体借助宗教的号召力而造成的,如黄巾起义等,而魏晋风云人物如曹操、刘备都是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因此在他们掌握了政权之后,对于宗教势力的影响力还是很清楚的,这决定了他们对于神仙信仰又仰慕又利用又防备的态度。首先曹操在镇压黄巾军的同时收降了起义军三十余万,人口共一百余万,这成为他争夺天下的重要作战力量,因此实用主义的曹操自然会对他们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鲁降曹,曹操对他极为优待,并与张鲁结成了儿女亲家,这为道教天师道在曹魏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曹操控制和利用道教的另一个做法是将一大批在山林中独立修道的方士招收到京城,据史书记载有王真、封君达、甘始、鲁女生、华陀、左慈、费长房、冷寿光等,由于这些方士各怀绝技,因此他们进入京城造成了巨大的震动。据曹丕的《典论》介绍,由于郗俭辟谷有方,认为服食茯苓可使人延年益寿,因此一开始郗俭到京城,茯苓价格飞涨。后来甘始到,京城民众又都练开了导引吐纳。左慈来了之后又竞相练补导之术。足见当时的神仙方术在老百姓中的普及程度。虽然曹植说,他爹把这些奇人弄到京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们“欺众”和“惑民”,但曹操、曹丕等人无不对神仙方术深信不疑并亲自操练。吴主孙策和孙权都崇信神仙,据说孙权自己就练过隐身法。而孙权的哥哥孙策将干吉杀掉,是因为在集会的时候,大家更
愿意见干吉,使他感受到威胁。在作出杀掉干吉的决定时,他的母亲还为干吉苦苦求情。晋代之后,社会上建立了普遍的神仙信仰,道士因为掌握了能使人长生的“独门绝技”而成为一种热门职业。社会上层人士依仗巨大的财富,手执《老子》《庄子》和《周易》三玄,在清谈玄理之后,就服食丹药,蔚为社会时尚。如嵇康等人确信神仙可学;王羲之一家、谢灵运等都热衷神仙丹道。《晋书·王羲之传》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王羲之的儿子凝之,充任会稽内史的官职。王家历代都相信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尤以凝之最为痴心。当时孙恩、鲁循起义攻打会稽城,幕僚们都劝他早作防卫,凝之不听,而是到密室祈求,一会儿出来跟左右说,你们不必担心,我已经请鬼兵来救助,叛徒自当被破除。因此不设任何防备,结果是凝之自己见鬼去了。由于名士们对于神仙的热衷,魏晋名士中很多人都被道士们封为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