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
第二种容易出现错误认知的人群是溺爱儿童。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度宠爱是很多孩子产生错误认知信念的直接原因。在这些被娇惯的孩子的认知里,自己最大,自己的想法就是法律,自己无需努力便可以得到一切。他们认为自己天生与众不同,其他人就应该为自己服务。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在生活中他们一旦发现自己并非独一无二的,他人也不一定总是会为自己考虑时,他就会感到强烈的痛苦感,感觉世界都背叛了自己。被娇惯的孩子从记事起便一直被娇宠,要啥有啥,对别人只有索取,没有回报。他们不懂得与他人的相处还有除索求外其他的方式,当成年后遇到困难时,他只会求别人帮助。他们总渴望自己还能像幼年一样集万宠于一身,幻想着当大家重新将自己视为焦点时,处境就又可以跟以前一样。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社会的毒瘤。在工作上,他们会伪装自己,表现出“谄媚”的姿态,表里不一,私底下一有机会就损害他人的利益。他们不懂合作,无法跟他人合作完成某件事情。如果周围人对他不热情,他便视别人为自己的敌人,百般攻击。在他的认知里,他觉得对不起他的人会遭到周围所有人的唾弃,所有人都应该帮助自己报复之。如果身边人不与其“同仇敌忾”,他就视其为叛徒,产生被出卖感。而“背叛者”所受到自己的攻击是罪有应得。当所有人都与之相悖时,他不会觉得自己存在问题,而会觉得:所有人都背叛我,与我对着干,对不起我。被娇惯的孩子,无论是蓄意伤害他人,还是对他人居心叵测,他们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对人生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如果这样的孩子一直将“自己至高无上、自己是王”作为生命的意义来解读,不管对外采取怎样的方法,他都不会得到完善的发展。
被忽视儿童
第三种容易产生错误认知信念的人群是被忽视儿童。这类孩子的思维中没有关心和合作的概念,因为这些对他们是如此陌生。所以,在成年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懂得去求助于人。而如果别人不主动提供帮助,他们便会觉得世界对其是冷漠的,自己是受漠视的。他们不懂得如何博取他人的帮助和尊敬。“想要得到他人的帮助,首先要学会帮助他人”在他的认知里是行不通的。他们不相信别人,因为连自己都不可信。事实上,情感因素在一个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角色胜过任何的生活经验。孩子出生后,母亲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信赖自己,进而信任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母亲在这点上没有做好,孩子在后续发展中便很难对外界产生信赖和兴趣。一个人对外在的兴趣是需要培养和练习的,如果得不到培养,则很难展现出来。
对于被忽视儿童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缺乏合作意识,独来独往,难以融入社会,不好沟通,不懂得寻求帮助,也不主动帮助他人。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其实,对于完全被忽视的孩子,我们暂且不讨论。我们只管那些受到某种程度忽视或某方面忽视的孩子。因为一个孩子如果完全被忽视,估计都活不过婴儿期吧。总而言之,被忽视的儿童缺乏对人和对社会的依赖感。很多成年失败者在幼年时都是孤儿或私生子,这是对于我们文明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