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图解冥想术

(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会员80元,单买三元一本,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合集,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读书会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第一章 冥想,人类古老的修行方式冥想:人人可以练习的古代隐秘智慧

在冥想体验中,人往往会感到平静、精神集中、快乐并充满爱意。卸下了自我的重负,我们来到了一个更为宽阔的意识状态,通过瑜伽姿势练习和调息法逐渐唤醒自我意识。

到达了冥想这片乐土,我们便可以学着将冥想的心态和觉醒转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为我们周遭发生的事所影响。冥想练习可以增强我们对自我和我们与其他万物联系的意识,让我们学会以一颗知足、平静、充满爱的心充实生命中的每时每刻。

通过有规律的冥想练习,甚至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许多人常年被消极心态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冥想可以帮助我们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找寻到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宁静。

冥想的起源早于人类的文字记载,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出现就有人在练习冥想。放眼那些现今仍存在的最古老的文明,如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和南、北美洲当地的民族,我们可以了解到,冥想以及其他一些精神修行自古以来都只属于一小部分人。这些人被挑选出来,经过多年的训练和考验,才能领悟到其中隐秘的智慧,成为部落的精神领袖。

在许多民族文化中,这种精神修行及其方法只能秘密传授给那些注定要成为精神领袖的人,这些人要么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选中了,要么出生在世代传道的家庭。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这种隐秘的智慧才被广泛地传播开来。

褪去传统的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其实每种文化里的冥想方法都惊人的相似。这些技巧无一例外都是帮助冥想者抛弃关于过去、眼前和将来的想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内心感受上来,找寻身心的宁静。相应的,人体神经系统会转入一种“万事大吉”的安宁状态,大脑电波也会从活跃进入沉思。具备了以上条件,就有可能进入冥想的状态。

在许多传统中,精神修行者通常居住在特定的住所,如远离尘世的静修处或修道院。修行者的生活由两部分组成——常规的冥想练习与日常的宗教仪式活动。如果修行者无论在“闹市”还是“山林”都能保持冥想的心态,那么他就会被派出去传教布道,向更多的人传授冥想的技巧。也有许多精神修行者回到尘世后,面对名利的诱惑或是被追随者的花言巧语所欺骗,从而走上了堕落之路,有辱“上师”之名。

自古以来,只有很少数的一部分人被允许进行冥想训练。在过去,大部分人都是被拒之门外的,特别是妇女(她们被视为男人们的财产)、农奴、农民和体力劳动者(他们实际上是有钱有势的地主的财产)以及外国人。然而,正是这些被排斥的人群里产生了一些最伟大的修行者,他们克服重重阻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今世界,我们很幸运,因为每个人——不论国籍、阶级或是性别——都有机会从事这种古代精神传统的练习。

冥想的源起:跏趺坐上的修行方式

美国知名的经济类杂志《商业周刊》曾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懂得了烦恼是影响业务效率的罪魁祸首,冥想被看作是提高员工士气的重要手段,而通过冥想教育,许多经营者都不约而同地察觉到,公司员工的决断力和沟通能力都大有提高。那么,被众多知名企业作为员工最佳放松方式的冥想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冥想与宇宙的起源有关。宇宙本质上只有意识、能量和虚空,所以宇宙也是意识和能量的混合体。和宇宙一样,在本质上,人体也是意识与能量的混合体,所以说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指挥人体的是人的意识,而不是大脑。意识具有无限创造力,激发意识能量需要自我调整,而自我调整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就是“平心静气”,于是就有了冥想。

另一种关于冥想的源起说法是,冥想最早是来源于佛教与印度教的精神训练,古印度的高僧们为了追寻精神世界的升华,独居山林,远离喧嚣,静坐冥想。

悉达多·乔答摩端身正意在菩堤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

相传,佛教是在公元前6-前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创立的,他原身是一位王子,当他看到宫殿门口的穷苦人民饱受苦难时,他抛弃了奢华的宫廷生活。佛祖练习最严厉的苦行试图达到“觉悟”(enlightenment)状态,未果,可是通过冥想他悟出“适度中庸”才是最好的精神之途。为了将大众从当时印度神职人员强加的约束和礼教中解脱出来,悉达多·乔答摩开始宣扬一种基于对万物的爱与尊重之上的新的宗教。

悉达多·乔答摩出身显赫,生活富裕,但是这并不能遮掩住他内心对人性的思索,他对人人都须面对的生老病死感到恐惧。因此他决定放弃毕生所学和财富,离开家庭和朋友,做一个依靠他人慈善施舍过活的贫穷乞丐,并开始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在此过程中,他实践了禁欲主义。但是,由此带来的却是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最后他认识到极端的做法并不能达到自我觉醒。

一次旅行途中,他听到同船上的一位音乐家教导学生说,要想演奏出完美的音乐,琴弦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由此,悉达多·乔答摩受到启发,悟出“适度中庸”的道理,从而开导了冥想。

在菩提迦耶,乔达摩经常坐在无花果树下冥想,就是在这里他获得了自我觉醒并得到启迪。在这之后,他的教义得以迅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