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会员80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三元一本;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合集,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快樂之道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快樂,不只是日常生活每一刻的快樂,我們追求的是一種能夠永遠體驗到的不變的究竟安樂。
螞蟻和其他小昆蟲為什麼終日奔波忙碌?因為牠們想要快樂不要痛苦。無論生活在地下或地面,或是生活在水裡或空中,每一個生物都是在追尋快樂。一切有情都在試圖解決其問題並得到祥和。人類也不例外。每個人之所以忙碌不已,無非都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並找到快樂。無論住在哪裡,無論屬於什麼種族或什麼文化,說的是什麼語言,我們都想要快樂而不要麻煩。每一種生物,無論是人類或非人類,都有體驗快樂並避免痛苦的基本欲求。
這就是需要禪修的原因。禪修帶來祥和與快樂,更為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為眾生帶來祥和與快樂。我們需要領悟心的全部潛能,我們需要瞭解慈愛對自己的快樂和世界的安樂之重要性。我們需要學會轉化我們的日常工作,讓它成為目前與未來安樂的因,而非問題或麻煩的因。我們需要學會將每一種經驗:健康或生病、富有或貧窮、活著或死亡轉化成快樂。藉由這種方式,我們就能夠讓發生在生命中的每件事,無論是對自己或是對他人,都變得充滿意義並有價值。
澳大利亞.雪梨
禪修為什麼重要?
首先,必須瞭解什麼是禪修,以及為什麼要禪修。要使身體柔軟,好讓身體能做特技表演者在馬戲團中所做的一切動作或是印度瑜伽的姿勢,不能單單運用心。你不能單靠思考身體變得柔軟,身體就會變得柔軟。你得透過訓練來使身體柔軟,必須運用身體使身體柔軟。
我們都想要快樂而不要痛苦。快樂與「心」有關,它是一種心理狀態。單靠肉體的訓練無法使心沉靜並帶來平穩的祥和及快樂。因為我們尋求的是心的快樂與祥和,所以也必須運用心來找到它。如同身體的柔軟必須利用身體來產生一樣,心理的祥和與快樂也必須運用心來產生。與訓練身體一樣,我們必須訓練自己的心。所以我們需要禪修,它是一種心理的訓練。
禪修是一種能讓心平靜、清明、安穩的方法。它是獲致祥和之道,也是避免任何問題之途徑。但單單讓心平靜祥和是不夠的。禪修最重要的目的是發展一顆良善的心,亦即利益眾生的念頭。禪修最主要的動機是為了能對一切有情慈悲,不論他們曾幫助過你或傷害過你。
世界上為什麼會有宗教?儘管有各種不同的宗教適合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但它們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使我們能夠停止傷害有情,並從而利益眾生。要達此目的,必須對心下功夫,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我們必須停止一切會傷害自己和其他有情的念頭,並建立能為自己和眾生帶來祥和與利益的正面思維。這才是宗教的核心。
心愈正面愈平和,生命就愈有意義。即使心還不能發展到完全停止傷害有情並完全利益眾生的地步,你的主要目標也應是帶給眾生更少的傷害與更大的利益。我們應當改善自己的心,而不是利用人類所特有的智慧和潛能為自己和世界製造更多問題。
世上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問題和這麼多的宗教鬥爭,都是因為許多人不瞭解宗教的核心。宗教是一種發展善心的方式,是為了讓我們不傷害自己或眾生。這種方式讓我們祥和,也讓自己為眾生帶來祥和。最重要的是,如果可能,還要幫助眾生。
若不思索宗教的核心目的——發展慈悲心,你的宗教修持就只是跟隨傳統或外表上的作秀。或許你會進進寺廟、上上教堂或其他道場,用嘴巴念念經,或是參加其他各種活動,但其實這只是追逐更多的外在活動罷了,而並沒有仔細思考這些活動的真正意義,沒有仔細思考你的宗教是真正能帶給你和眾生祥和平靜的東西。一當你失去了所作所為的真正意義而投入各種外在活動,你的心就得不到改善。你的心應該越來越不易憤怒,越來越安忍,越來越不自私,並且更有愛心,更加慈悲和關懷眾生。但若你不仔細思維宗教的意義,無論你從事多少外在的、次要的事務,你的心也不會變得更好,心態也不會有所轉變。你的心將依然如故,或變得更壞,會更加易怒,更為驕傲,欲望更多,更不滿足。所有的暴力就是這麼產生的,千百萬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若不瞭解為什麼要禪修,同樣會產生類似的問題。所以瞭解禪修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透過禪修能夠解決問題並使心平靜,懂得了這一點當然很好,但還不夠。你需要發展良善的心,發展利益一切有情的慈悲心。
毫無任何問題或麻煩的祥和與快樂並非來自外部。祥和與快樂一定來自自己的心。心有潛力解決來自自心的問題。帶來問題的心無法解決問題,但另一種心,另一種念頭,可解決這種問題並帶來祥和與快樂。如同所有問題都來自心,所有快樂也都來自心。快樂必須從自己的心獲得。心擁有一切潛力獲致任何暫時或究竟的安樂,包括圓滿覺悟之無上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