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会员80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三元一本;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合集,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推薦序管理好代謝健康,遠離4大慢性疾病
許惠恒
2025年起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超過20%,也就是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面對高齡伴隨而來的各種身體退化與疾病,不管是自己或家人,大家準備好了嗎?
《超預期壽命》這套書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美國醫師阿提亞的熱門暢銷大作,阿提亞在美國名校接受了腫瘤創傷外科的專業訓練,專長是處理急重症。令人好奇與佩服的是,他在步入中年後,經過長期思考,發現人類幾百年來的死亡原因已經發生顯著轉變,從過去主要因急性、感染症致死,逐漸轉變為因老化增加的各種慢性疾病才是主要死因。
他提出醫學3.0的反思,強調影響人類健康的四大主要慢性疾病,稱之為「四騎士」:心血管疾病(美國首要死因)、癌症(台灣首要死因)、神經退化性疾病、糖尿病。這四種疾病不僅互相影響,還是中老年人經常面臨的問題。究其原因,除了年齡和基因的因素外,作者也強調這些慢性疾病與缺乏運動、肥胖增加,以及胰島素抗性有密切的關係。
書中內容條理分明,易於閱讀,且與我們國家的醫療政策密切相關。尤其是跟近年來,國民健康署與健保署連手推動早期篩檢與積極介入代謝症候群(五大指標:血糖、血壓、腰圍、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符合三項即診斷為代謝症候群)的行動息息相關。此外,國家衛生研究院幾年前成立了高齡與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期待針對國人老化的各項層面有更多元化與具體化的研究成果,為國家與個人提供重要的參考策略。
阿提亞在書中提倡的醫學3.0,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更注重保持高品質的生活作息。他提出五項戰術來克服這些挑戰:規律運動(這是最重要的長壽處方)、攝取足夠均衡營養、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情緒健康,以及適度使用藥物、激素和補充劑等。這些都是日常自我保健非常重要的參考,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並身體力行。
推薦序現代人延長健康壽命的新希望
吳明賢
最好的治療即是預防。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清楚說明預防醫學的重要。所謂「上醫治未病」,意指最好的醫療介入,是在一個人身體健康時就提供完善的疾病預防、養生及保健。
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未來醫學重心將從疾病治療,轉向健康維護,從被動治病轉向主動防病,由「疾病的醫學」轉變成「健康的醫學」,落實預測 (predictive)、預防(preventive)、精準 (precise)和個人賦權(participatory),這4P醫學的精華皆需個人的積極參與,這些正好和《超預期壽命》這套書提出的核心觀念一致。
隨著經濟發展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國人的十大死因已轉變為各種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及腎病等,這些慢性病不僅給個人及家庭帶來痛苦,也成為社會沉重的負擔。由生活習慣造成的慢性病,其最大特徵就是緩慢且漸進地危害人體,卻完全沒有任何症狀,往往在你意氣風發、事業有成時突然發病,等到發現時病根早已深植體內。
正如書中提到的例子:心臟病並非突發事件,早在引發致命的冠狀動脈事件的幾十年前,動脈粥狀硬化就已發生。但在現行醫療體系下,患者往往是在心臟病發作後才開始治療。
專門研究長壽醫學的阿提亞醫師在書中主張,醫療應從被動治療(醫學2.0)轉變為主動、個人化的預防醫療(醫學3.0),利用先進檢測技術和生化數據,在疾病發生前進行風險評估,而非等待病灶發生後再進行治療。這種轉變不僅能延長壽命,更提高生命品質,讓人在健康狀態下享受長壽。
有別於其他的長壽保健書籍,阿提亞醫師探討如何預防、延緩,甚至逆轉導致大多數人死亡的慢性衰老疾病:心臟病、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與相關代謝功能障礙。他稱這四大慢性衰老疾病為「四騎
士」,並指出這些疾病背後共同的核心病理機轉,即代謝功能異常。人體代謝功能健康與否,與我長期在台大醫院所研究的課題「人體腸道菌相」,有著無比深切的相關性。
胃腸道擁有比人類細胞數目多10倍的細菌,這些腸道菌叢透過代謝、免疫、腸腦軸及腸漏四大作用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腸道生態失衡不僅造成消化系統的疾病,也是癌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疾病等全身性代謝性疾病的起因。其中腸道菌相關代謝物,更是影響人類疾病的發生,例如與憂鬱症相關的血清素,有90%由腸道產生,血清素過低就會引發憂鬱症。
另外,研究發現,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的腸道菌相和一般人不同,有些人吃肉容易得心臟病,有些人卻不會,這是因為肉類中的膽鹼及肉鹼經由某些腸道菌(所謂的「壞心菌」),會代謝為氧化三甲胺(TMAO)。TMAO不僅是一種造成發炎的因子,而且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檢測腸道菌相關代謝物(生物標記物),便可提供個人化的早期健康評估,幫助健康人群預防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這些新的預防保健的觀念和腸道菌檢測技術,國內外都已開始有民間企業進行推廣。包括由台灣大學與台大醫院共同衍生的新創公司雷文虎克生技,即是由國科會研發成果技轉所成立,進行相關檢測服務與次世代腸道益生菌的產品研發。
有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指出,保持健康與平衡的腸道菌生態,能大幅降低各種代謝疾病的風險,這與《超預期壽命》提倡的觀念相呼應。我衷心推薦這套結合科學與實踐的健康指南給大家,採取行動改善健康、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