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静心:静心观照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本三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终身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馆长周周更新原创录音,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心理学者、营养师、按摩师、医生、身心灵工作者、气功爱好者、辟谷爱好者、瑜伽爱好者、

轻而易举的富足实践者、合一学习者、深层沟通爱好者、奇迹课程学习者、家排爱好者、水晶爱好者、太极爱好者、国学爱好者)


  怎样使用本书


  第一部分:关于静心


  1.什么是静心


  2.静心之花开


  第二部分:静心的科学


  1.方法和静心


  2.给初学者的建议


  3.达到自由的指南


  第三部分:静心的方法


  1.觉醒的两种有力的方法


  2.奥修的静心治疗


  3.无念(No-Mind)的静心


  4.再次出生


  5. 以舞蹈作为静心


  6.任何事都能成为静心


  7.呼吸--静心的桥梁


  8.打开你的心


  9.内在的集中


  10.看着内在


  11.光的静心


  12.黑暗的静心


  13.能量上移


  14.倾听无声之声


  15.找到内在的空间


  16.步入死亡


  17.用第三只眼观照


  18.只是坐着


  19.在爱中升华:静心中的伴侣关系


  第四部分:静心的障碍


  1.两大困难


  2.错误的方法


  3.头脑的骗局


  第五部分:对大师的提问


  1.只有观照才会真正舞蹈


  2.鹅从未在里面!


  3.山顶上的观看者


  4.你把自行车留在了哪里?


  5.只需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6.所有的小径都通向山顶


  7.庆祝意识


  8.调节到不确定


  9.清点觉知的片刻


  10.尽量使事情简单化


  11.观照如同播种


  12.观照就足够了


  静心者说--代后记(邱正平)


  译者手记--代序


  总编让我写篇译者序,谈谈我对静心的理解及经验。然而,当我将我的静心经验变成文字之后,在一次偶然的失误中,忽然丢失了它……于是我只能接受存在的安排,对此便不再赘言。


  事实上,关于静心,奥修大师在书中已讲得非常透彻明了了。剩下的只是由我们去做、去体验、去觉悟存在给予我们的巨大祝福与深深的爱!--在翻译和静心的过程中,我仿佛一直听见一个千古的回声在召唤着:"回家吧!"--它是大海对一滴水的呼唤!这呼唤令我常常感动不已,如同一个孤独的、找不到家的孩子,突然听到了妈妈的呼唤,突然发现了回家的路……这份刹那间的狂喜愿能与朋友们一起共享:回家!


  希望我和朱慧的翻译,没有妨碍这个召唤的真义。译的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朋友不吝赐教。


  陶  稀


  1994年5月


  于沪上桃园居


  原  序


  为了人类的自由和静心,成道大师奥修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反叛。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自由和静心之间会有怎样的联系?而这两者的微妙联系是理解人类未来潜能的关键点。静心就是对爱、亲密、创造和扩展打开我们能量的门。按照奥修所说,没有其他的门,没有其他的道。


  自1953年奥修大师成道以来,他已给门徒们、寻道者们阐释了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宗教传统、神秘主义传统和秘传的传统,他的演讲已编成了400多本着作。他在演讲中,将生命注入了无数古代和现代的神秘学家中,使他们所教导的智慧更易理解,并与我们当今的生活休戚相关。


  此书是从奥修广博的静心着作中选编而成,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发现他所说的"静心:最初也是、最终的自由",大师曾说过:"静心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是你与生俱来的;头脑是新的东西,而静心是你的本性。它是你的本性,它正是你的存在,它怎么会是困难的呢?"


  我什1在与某种我们认为在阻止我们自由的东西作对,或者去寻求某种我们以为会给予我们自由的东西,这样才使得静心困难。事实上,只要让放松进入我们自身,生活在每一个片刻中,这才是根本的。


  全世界的人都在为摆脱某种事物尽力抗争着,这种抗争或许是针对一个唠叨的妻子,或是一个专制的丈夫,专横的父母,或是在工作中压制创造力的老板。我的抗争既是与一种压抑的政治系统作斗争,也是通过无数次治疗来摆脱儿时对自身的制约一种努力,这种抗争并没有使我自由,这只是对我认为那些不让我自由的事物一种反应。


  静心的自由也不是为某种事物寻求自由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我们中有多少人曾梦想生活在某种环境或是乌托邦中,它能让我们放松井成为我们自己,而使我们每天生活中无需竞争和紧张?我的体验已昭示我,我们正在寻求的自由并不依赖于外在于我们自身的事物。


  因此,什么是我们所渴望的自由呢?我曾听过奥修描述的"就是自由":生活在此时此地,一个片刻接着下一个片刻,既不生活在记忆中和过去的压抑里,也不生活在未来的梦想中。


  他曾说:"吃--就是吃,与它同在;走--就是走,与它同走。不要跑到前面,不要跳到这儿跳到那儿。头脑总是走到前面或者落在后面,只要停留在那个片刻中"。


  我们中许多人肯定体验过大师对头脑的一些说法,头脑总是跳到前面或者落在后面,但它从来不在那个片刻中:它总是在不断地唠叨着,当这种唠叨发生,那么它就剥夺了我们存在的那个片刻,以及尽致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头脑在唠叨个不停,我们怎样能尽致地生活呢?


  你可以尝试一个小试验来了解你自身,将书放在一边,闭上你的眼睛,看看你只是坐着并享受你对身体的感觉和在你周围的任何声音会有多久。


  这段时间或许不会很长,也许一分钟,你的头脑就开始唠唠叨叨,如果你坐一会儿,注意它唠叨些什么,你会感到吃惊:你会发现你正在与自己进行着许多不同的语无伦次的对话,如果你听到别人这样大声地说出来的话,那么你一定会认为他疯了。这种不停地唠叨逐渐地剥夺了我们的生命,阻碍着我们去享受生命给予我们的每一个片刻。


  这种失去控制的唠叨将我们与生命中宝贵的片刻隔离,并剥夺了我们生命中这些宝贵的片刻,那么我们对此做些什么呢?我曾听大师一再地告诉我们要静心,我曾听他说,我们不能直接使唠叨的头脑停下来,但通过静心,唠叨会慢下来,最终消失。


  对于静心,头脑成了有用的工具,再也不是以它的不停地唠叨来奴役我们。然而我们常常被大量含糊不清和与当今生活无关的静心技巧所困扰。奥修将这些技巧去伪存真,凝炼其精华,给予了超越我们想象的一把打开宇宙之门的钥匙,这把万能的钥匙就是观照:直接但深入地观看的状态,并接受我们自己本真。


  奥修告诉我们:观照只意味着超然的、不带任何偏见的观看,那就是静心的全部秘密。


  这事实上简单得让我错过了好几年,我们都肯定地以为我什]懂得观看,我们整天在观看我们周围的事物,我们看电视,我们看别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注意他们穿着什么衣服,他们的长相是怎样的,但一般我们不观察我们自己,当我们观察自己时,通常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评判,我们会注意到自身有某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而就开始担心别人会怎么想,通常这些头脑内部的唠叨令我们感觉苦恼,这并不是观照。


  奥修提醒我们:"无需做什么事情,只是作为观照,成为一个观察者,一个看者,看看头脑的动作--思想经过,欲望、记忆、梦想、幻觉,只是远远地站着,冷静地看它,看着它,不带任何判断,没有任何责备,既不说'这是好的',也不说'这是坏的'"。


  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什么是静心的观照。当处于大师的"在"当中,观照就自然地开始发生了。在那些时刻发生中,那时你只是带着内在的宁静坐着、听着、感觉着、观看着所发生的一切,这种宁静就像广阔而空明的天空,但却是带着生命的震颤。


  奥修的家就是天空,他的存在就是宁静,他的话抚慰心灵深处,他的歌就是那空明的天空之歌。


  "你的内在本性不就是内在的天空,云来来去去,星球诞生又消失,星星升起又殒落,而内在的天空却依然如此,不曾被触一及,没有被砧污,没留下痕迹,我们称那个内在天空为'莎克心(sakshin)',观照,那就是静心的全部目标"。


  "进入,享受内在的天空。记住,无论你能看见什么,你不是它;你能看见思想,然而你不是思想;你能看见你的感觉,然而你不是你的感觉;你能看见你的梦、欲望、记忆、想象、投射,然而你不是它们。不断地去除你所见到的全部,然后,有一天,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丢弃的时候,一个伟大的时刻就会出现那是人的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时刻"。


  "所有看见的都已消逝,而只有观看者还在,观看者就是空明的天空"。


  "去领悟,那就是成为无畏,去领悟,那也就是充满爱,去领悟,那就是成为神,就是成为不朽"。


  读这本书,你就被邀请去体验你自己的内在天空。我对我师傅的感激和爱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眼泪才能表达我的感觉,通过聆听他引导我什1走向自由的召唤,我开始觉醒到生命所带来的每一个片刻的美丽与优雅。


  感谢你,亲爱的大师。


  迪瓦·万杜达


  1992年1月 印度 普那


  怎样使用本书


  当你把本书作为静心指南时,那么在试着做任何一种静心以前,你无需一页一页地翻阅完整本书,你可凭直觉使用本书,随意地翻阅并选择一些章节或你感兴趣的静心。比如,你或许会喜欢直接跳入第三部分的静心之一,在你读完以前就可以去做了,只要你感觉好就行。


  当你选择了一种静心来做,最起码做三天,如果感觉好,就继续做,继续深入,重要的是要以玩的心态来体验它,只要问自己:这种静心是否能助长我的快乐和敏感性?


  伴着音乐来静心


  音乐和静心能很好地在一起。关于这点,奥修曾说过:"对我而言,音乐和静心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没有音乐,静心就缺少某种东西,没有音乐,静心就有些枯燥乏味,没有生命力;没有静心,音乐就只是噪音一和谐,但是噪音,没有静心,音乐是一种娱乐。音乐和静心应该在一起,那两者加起来,使两者都有了一个新的层面,两者都会因此而更加丰富"。


  所以有很多音乐带被制作好来引导动态静心和许多活动的方法,包括空达里尼(kundalini)、神秘的玫瑰、无念(No-mind)的静心、曼陀罗(Mandala)、那他瑞杰(Nataraj)、德伐伐尼(Devavani)、祈祷、戈瑞希卡(Gourishankar)和那达布拉玛(Nadabrahma),这些静心的音乐带目录,在此书后面可提供,以备需要。


  黑体字部分


  第三部分中许多静心方法是基于许多成道大师的教导,包括佛陀,帕坦加利(Patanjali)和印度的湿婆(Shiva),西藏的阿提沙(Atisha)和蒂罗巴(Tilopa),及中国的大师吕祖( L uTsu)。奥修在引用他们的诗和经文时,那些部分和早期大师的名字都用黑体字印刷。


  最后,此书中有一些章节,比如一些静心方法的概要,是基于奥修的教导,但并不是出自他本人话语,为了显示不同,这些片断也用黑体字印刷。


  第一部分:关于静心


  1.什么是静心?


  观照,静心的灵魂


  静心是冒险,是人类头脑能承受的最伟大的冒险,静心只是存在,不做任何事--没有行动,没有思想,没有情绪,你只是有在,它是一种全然的喜悦,当你什么也不做时,这个喜悦来自何方?它无处可来,或者,它来自每个地方,它也没有原因,因为存在就是由所谓喜悦这种材料组成的。


  当你什么事情也不做的时候--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在任何层面上--当所有的活动都停止,你只是存在,就是在,那就是静心。你不可能做它,你不可能练习它:你只有去觉悟它。


  无论何时当你能找到只是存在的时候,那么你就抛掉所有的作为。思想也是在做,全神贯注也是在做,沉思默想也是在做。即使只有一个片刻,你不做任何事情,你只是在你的中心,完完全全地放松--那就是静心。而一旦你获得了它的诀窍,你就能处在那种状态,想多久就多久,最终你能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处在那种状态。


  一旦你已觉知你的本性能保持不被打扰的方式,以后慢慢地你就能开始做些事情,并保持你的本性不被打扰的警觉,那就是静心的第二部分--首先,学会怎样存在,然后学会一点点行动。清扫地板,洗个澡,但保持你自己的中心,然后你就能做些较复杂的事情。


  比如,我在给你们演讲,但我的静心并不受干扰,我能不断地演讲,但在我的中心里面,甚至连一点微澜都不起,它只是宁静,完完全全地宁静。


  所以静心并不反对行动,它不是要你逃避生活,它只是教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你变成了旋风的中心,你的生命继续着,事实上它会更强烈地继续着--带着更多的快乐,带着更多的明净,更多洞见,更多的创造力--但你是超然的,只是一个山顶上的观照者,只是看着你身边所有的事情发生着。


  你不是做者,你是观照者。


  那就是静心的全部秘密--你成为一个观照者。"做"就在它自身的层面上继续着,没有什么问题:砍柴、打水,你做小事和大事,只有一件事不允许,那就是,你的中心不应该失落。


  那个觉知、那个观照应该始终保持,不受遮蔽,不受干扰。


  在犹太教中,有一个反叛的神秘学派,名叫哈悉德姆派(Hassidism),它的创始人贝尔·雪姆(BoalShem),是一个少有的人。有一天午夜,他从河边回来--那是他的习惯。因为夜晚的河边是全然的安宁与清静,而他常常只是在那儿坐着,什么事也不做--只是看着他自己,看着看者。这天晚上,当他回来时,途经一个有钱人家,有个看门人站在门边。


  那个看门人感到非常奇怪,因为每天晚上这个时间,这个人就会准时回来,于是,他就跑出来说:"请原谅我来打扰你,但我再也忍不住我的好奇了,你每天日夜地索绕在我的心头,你究竟在做什么?你为什么要去河边?我已经跟过你好多次,而那儿什么也没有--你只是在那儿坐几个小时,到了午夜你又回来"。


  贝尔·雪姆说:"我知道你好几次跟着我,因为夜晚是如此寂静,所以我能听见你的脚步声,而我知道每天你都藏在门背后,但这不仅是你对我的好奇心,我也对你感到奇怪:你在做什么呢?"


  他说:"我做什么?我只是一个看门人"。


  贝尔·雪姆说:"我的天啊!你给了我一个关键词,这也正是我的事啊!"


  看门人说:"但我不明白,如果你是个看门人,那么你应该看着某幢房子、某个宫殿,而你坐在沙滩上在那儿看什么呢?"


  贝尔雪姆说:"有一个小小的区别:你在看着外面或许有人会进宫殿;我只是看着这个看者,谁是这个看者呢?这就是我毕生的努力,我看着我自己"。


  看门人说:"可这是件奇怪的事,那谁来付给你报酬?"


  他说:"这是如此的幸福,如此的快乐,如此伟大的祝福,它本身就是巨大的报酬,只是这一瞬间,而所有的宝藏都无法与之相比"。


  看门人说:"这真奇怪,我毕生都在看,我从来不曾有过如此美妙的体验,明天晚上我跟你一起去,只要指点一下,因为我知道怎样看--只是需要不同的方向,你是看着某个不同的方向"。


  只有一步之差,而那个一步就是方向上的,层面上的,我们不是将意识集中向外,就是闭上眼睛将我们的意识集中向内--而这你将会知道,因为你是一个知者,你就是觉知,你从来不曾失落它,你只是将你的觉知缠绕在无数的事务中。将你的觉知从各处收回来,只要让它在你自身中好好休息,而你就已经到家了。


  最基本的核心,静心的灵魂就是学会怎样观照。


  一只乌鸦在叫……你在听,这些是两方面的--客体和主体,但你无法看见哪个是看着这两者的观照?--乌鸦,听者,而还有某个人在看着这两者,这个是很简单的现象。


  你在看着一棵树:你在那儿,树也在那儿,但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吗?--你在看着树,而在你内心还有一个观照正看着你在看着那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