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本三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终身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馆长周周更新原创录音,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心理学者、营养师、按摩师、医生、身心灵工作者、气功爱好者、辟谷爱好者、瑜伽爱好者、
轻而易举的富足实践者、合一学习者、深层沟通爱好者、奇迹课程学习者、家排爱好者、水晶爱好者、太极爱好者、国学爱好者)
内容简介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内容简介:一位二十多岁的英国年轻女孩,在海拔一万三千二百尺的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个雪洞中独自一人修行了十二年,一次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她最终抵达了人类的身心极限,完成了这项不寻常的闭关修行。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她这样做,她在洞中是怎样生活的,她究竟屋悟到了什么?她要告诉世人什么?丹津•巴默出生及成长于伦敦,十八岁皈依为佛教徒,二十岁到印度,二十一岁出家,出家后,她在喜马拉雅山修行长达二十年之久。近年来,她奔波世界各地弘法。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由英国著名记者维琪•麦肯基执笔,平实而生动的记载了丹津•巴默的悟道历程。作为一本个人传记,《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充满吸引力。作为一次漫长的修行心路历程,《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往往令读者再三陷入深层的心灵思索。
她的故事在西方世界早已成为一种传奇。《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首次将这个关于信仰的传奇故事介绍给中国读者。
作者简介
维琪·麦肯基(Vicki Mackenzie)出生于英国。毕业于昆兰大学,曾为《太阳报 》、《周日时报》、《今日电报》、《今日素描报》、《周日邮报》等几十家媒体撰写报道文章。1976年,曾前往尼泊尔参加藏传佛教的冥思课程。曾出版《转世》、《西方转世上师》等书。
她用平实的语气,描绘了在一些阶段曾感受到的不可思议的狂喜。她说:“法喜是闭关的燃料。除非你感受到内心的喜悦,否则你不可能坚持进行严格的长期闭关。喜悦与热情带领你前进。这事与所有事的道理相同,如果你并不真正喜欢它,内心将对它产生抗拒,所有事情都会进行得非常缓慢。因此,佛陀说,法喜是修道的要点。”她补充说,“唯一的问题是,如此巨大的快乐,它超越了所有世俗的快乐,包括性爱的快乐,人们执着于它,希望能真正得到它,因此,它又变成了另一种障碍。” 拓炯对我说:“当你开始修炼时,会发生这种事情。你完全被喜悦包围,不知如何处理。过了一段时间,你要学习控制它,将这种感觉调整到可以处理的状态。”这是事实。当你遇见一些比较资深的修行者,他们面临这种巨大的喜悦,是不至于手足无措的。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它。当然,他们洞悉了它的空的本质。 喜悦本身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唯有运用这种心境来了解空性,它才具有意义。也就是在这种喜悦的心境中,洞悉它自己的本质。否则,它只是婆娑世界中的另一件事情而已。我们可以在某一种层次上了解空性,但如果你想要在非常精微的层次上进一步了解空性,那就需要这种喜悦之心的帮助了。喜悦之心是非常精微的,当你用这种精微心来观照空性,与你用粗糙心来观照空性,两者的差距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人们培养喜悦之心的原因。 心念的本质是空性与喜乐,是无条件、无分别的意识。它是一种证悟的境界,却没有一个证悟者的存在。当你获得开悟,它一点也不惊天动地。没有宇宙的爆炸,也没有高昂的天乐响起。它好像是在生命中第一次清醒过来,从梦里浮游出来,并且发觉自己原来一直在做梦。因此,圣人说万事都如梦如幻。我们的生存状态是受到压抑限制的,它没有生命力,好比呼吸陈腐的空气。清醒过来不是什么刺激的事情,它很平常,但却非常真实。 最初,你会看到一丝灵光。人们通常以为这就是全部,以为自己达到了修行的终点。其实,这只是旅途的一个开始。一旦你开始看见心念的本质,你就可以冥思。接着,你必须稳定保持这种状态,直到心念的本质变得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平常。当你做到了这点,再将它融入每日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