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本三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终身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馆长周周更新原创录音,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心理学者、营养师、按摩师、医生、身心灵工作者、气功爱好者、辟谷爱好者、瑜伽爱好者、
轻而易举的富足实践者、合一学习者、深层沟通爱好者、奇迹课程学习者、家排爱好者、水晶爱好者、太极爱好者、国学爱好者)
内容简介
丹津·葩默在《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一书中娓娓道来,如同与好友对谈,讲述实修者可能遇到的困惑,分享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女修行者的经验,言语之间透出她对人的爱,对女性同道的特别关照;她的话语朴实自然,静如深潭,活泼如流水,仅仅阅读,就感受到她的安详美好。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是丹津·葩默的经典演讲合集。作者基于多年修行体悟,为读者阐释在禅修中应对止观、觉知与心性抱持的正确知见,厘清了佛教系统中上师、金刚乘与观想的意义;并善于运用生动的譬喻和清澈的洞见,打破许多人对于禅修和佛教的错误观念以及对生活的迷思,让人们时刻保持觉知,以清明的心活在当下。此外,针对女性在佛教中的角色与定位,作者也以专文讨论,并期待引起人们的正视。
作者简介
丹津·葩默,西方著名比丘尼、女瑜伽士,194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20岁时到印度旅行并遇到她的上师,1964年成为西方第一批比丘尼。1976—1988年间,作者曾在喜马拉雅山的洞穴中闭关修行12年,后来英国知名记者维琪?麦肯基为其撰写《雪洞》一书,使她的事迹广为人知。自1992年起,丹津?葩默应世界各地邀请巡回演讲,并为兴建比丘尼院和成立女性国际闭关中心募捐。
丹津·葩默(Tenzin Palmo)完成了这项不寻常的闭关修行。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坚毅的修行者是英国人,更是位女士。她出生及成长於伦敦,十八岁皈依成为佛教徒,二十岁到印度,二十一岁出家,成为第八世坎初宁波车的首批西方人弟子。出家後,她在喜马拉雅山修行二十年之久。近年来,她奔波世界各地弘法,募捐筹建在北印度的比丘尼寺院:迦萨丛林Dongyu Gatsal Ling。
目录
推荐序:湖滨沉思
译后语:清澈如水的声音
作者序
第一章 西方女瑜伽士
第二章 动机与修行
第三章 戒与三学
第四章 六道
第五章 女性与修道
第六章 奢摩他——止
第七章 毗婆舍那——观
第八章 觉照力
第九章 西方人的难处
第十章 施受法
第十一章 心性
第十二章 心灵导师的角色
第十三章 金刚乘
第十四章 观想本尊
名词解释
金刚乘保有大乘佛教的哲学,但金刚乘不是一种哲学,它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一种知见,它的哲学立场来自大乘佛教。西藏地区的修行者...大乘佛教的修行之道是:我们生而为人,具有成佛的潜能---也就是我们的佛性,它好像是一粒种子,修行是培养、灌溉种子的方法,好让它不断成长,终于成为圆满的佛性,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染污的众生,都具有开悟的潜能,都有佛性的胚芽,我们历经三大阿僧祗劫来培养它。成佛在大乘佛教看来需要漫长的时间,必须无尽期地培育这粒种子,直到它成长、生出枝叶,最后显现为一棵完全成长的开悟树。这可能被看作是美好的愿景,但是也可能被看作是非常泄气的事。你可能想着:"如果它需要历经一劫又一劫,这又有什么意义?"对于这种顾虑,金刚乘釆取非常激进的步骤----把整件事倒转过来。
大乘佛教的经乘被归纳为"因乘",因为是从因地佛性胚芽做起,然后培育它直到结果。金刚乘被称为"果乘",因为它强调从无始以来,我们早已成佛,我们的问题是不认识自己,所以,何不运用天生的佛性为道路?从果地开始,以它作为道路。换句话说,我们从反方向开始。所以,金刚乘极为强调观想自己是佛,或是观想某些象征圆满佛性的特殊密乘本尊。
为了对静坐产生兴趣,如前所说,一开始只要坐很短的时间。因为心儿乎对所有的事都能保特短时间的兴趣,可是如果拉长时间,
便会开始烦躁不安,心即使有兴趣也会烦躁不安,因为它不习惯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点上。之后,当我们再度试着去静坐时,内心会产生抗拒,因为心会记得上一次的无聊。可是,如果我们在仍然感到喜悦、还不会觉得无聊的时候就停下来,心会记得上一次很有趣,于是就想要再做。
所以,我们经常建议至少藏传佛教是如此,一修“止”要短而频繁,所谓短是指我们感觉舒适的长度,但如果短于十分钟,则又歌不大,我认为二十分钟大约刚好。我们大约需要十分钟让心安静,如果心才刚静下来就停止打坐,那又太短了;如果坐得太久,在心力达高峰,注意力开始涣散时的这一点上停止,那就是太久了。最好是鞋心功到达高峰,还没有下滑之际就停止打坐。当你发现心开始觉得环时,可以暂停几分钟,看看四周,然后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