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思考一下你在关系之中想要的是什么,通常你会发现,你很想跟另一个人亲近到不再有任何界分感的程度。你心中有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融入另一个人之中。这甚至不再是两人是否相爱的问题,而是渴望存在的只有爱。那就像是一座奇妙的金黄色池塘--如同阳光洒落在蜜糖上一般,一个金黄的子宫。你觉得安全,被保护,整个人都融化了。你的身体充满了愉悦感,你的头脑活动完全不见了。因为我们在婴儿期跟母亲进入过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们认为若想再度拥有这种状态,就必须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于是我们就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人。其实我们真正想找到的只是那份融为一体、黄金般的温暖感。
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这种状态而又不属于这个世界?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那种完全融为一体的状态,完全消融于一体的愉悦状态,就是我们的本体。你不需要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才能经验到它。你可以在独处时,与你的猫相处时,与地毯、汽车或另一个人在一起时,经验到这个本体。我们需要另一个人才能拥有这股黄金般的融合感,这样的信念往往是非常强烈的,"只要我能融化在你怀里,只要你还爱我,一切都会是美好的"。对大部分人而言,和另一个人在一起,确实比较容易经验到融合状态。他们以为自己心中早已拥有的状态,必须靠别人才能感觉得到,其实他们要追寻的只是本体的某个面向罢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显然不意味著你应该放弃关系躲到山洞里。真正的重点是,不论你做什么,不论是否在一个关系中,你都必须洞悉自己的内心,去发现阻碍你经验那份融合感的东西是什么。不论你身处何地或与谁相伴都一样。
对这种本体状态的渴望,不但会影响到伴侣关系,也会使我们想拥有自己的小孩,人人都渴望和自己的孩子融为一体。有时当人们在寻找美景或其他事物时,他们也想要和周遭的一切融合,但是他们却认为自己必须拥有一些条件,这件事才会发生。因此,就探索内心的那个黄金般的本质而言,关系的互动可说是一项严格的考验了。
我已经举出了两个相互攸关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与独立、做自己及身份认同--本体的个人面向--的议题有关。另一个例子则涉及到关系,而且往往会带来自我独立与合一经验之间的冲突。这份合一经验时常令你觉得你正在失去自己的身份。如果你察觉到你在世上的处境只是实相的一种扭曲的反射,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存在是什么了。你的事业、兴趣、关系都很重要,但只有当它们可以引导你深入理解自己时,才有真正的重要性,否则都是无关紧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