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述七种元素已经得到平衡,所以意识变得客观了,而这正是摆脱人格的执著倾向所必备的品质。客观意识,我们所谓的钻石意识,能够使我们从人格的执著倾向之中解脱出来。钻石意识是一种全观意识,它不像人格只集中在某个焦点。
这七个要素都存于当下的解脱状态里,如果你能客观地审视内心的冲突和困境,你会发现它们不外是对客观意识的抗拒,或是不想看到事物的真相。你执著于你所依恋的事物,你并不想看见事情的真相。
其实你最执著的对象就是你的人格、人格的运作模式以及你的好恶模式。你和你的人格已经相处了很长的时间,对它早就习以为常了。即使你并不喜欢它的某个部分,你仍然依赖它、熟悉它,因此为什么要摆脱它?你并不想从中解放出来。
客观则意味著你必须认清你的人格所扮演的角色。凭著这份客观意识才能觉知到解脱境界,因为它没有任何会阻碍觉知的执著态度或蒙昧倾向。这七个元素所以被称为解脱的要素,不只是因为它们可以引领你进入客观意识和解脱状态,更因为它们都存在于当下的解脱状态里。你本来就是喜悦的、仁慈的、充满活力的、有决心的、明透的、觉醒的、彻底融入于经验中的、祥和的。这所有的品质同时都存在于客观次元、钻石意识或客观意识里。当钻石意识最终觉知到解脱境界时,它会变得更柔软、更细致、更放松、更畅然无阻。其中没有任何的结构与执著,不坚持这样或那样,也没有任何偏好。但这并不意味你是客观的或不客观的,是仁慈的或不仁慈的,因为连这种分别意识都不存在了。上述的品质全都以畅然无阻、融为一体的方式同时存在著。你是那么的放松和自在,根本不会去思考自己是否快乐或仁慈;只要你一说:"喔!我现在很快乐!"快乐就不见了。其实你就是它,事情只是这么简单。你照旧做你的事,吃早餐、读报、上班、跟人吵架,任何事都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你彻底自由了。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放松。你已经解脱,而且觉醒了。
澄明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终于知道你知道了,这便是一种悟境。小孩可能处在悟境里但无法认出它来,丧失时也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它,但身为成年人的你却有能力认出它来,因为你觉醒了。这就是为什么佛家会强调觉醒的原因。你必须有觉有知才能认出解脱境界,才能融入于其中而不紧抓著它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