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王阳明传

(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前言

十五、十六世纪,是大航海的时代,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是世界走出了中世纪、新时代的曙光映现在地平线、新的生产方式展现出生命力的时代。

十五、十六世纪,也是中华文明——这存续了近五千年的文明,在历史进程中,开始从世界的领先集团中脱落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在东亚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作为中华文明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面对社会的变化,在现实中,是如何活动的?他们的梦想和追求是什么?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何面对世界变化?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是怎样的?这样的模式和结构在社会变化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五百年后再回首,面对着当今的世界,面对着未来的云天,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反思?可以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就是我在提笔时,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

毫无疑问,我不可能完全回答这些问题。但我在思考,在反思。

思考和反思,应该有具体的对象。王守仁,恰恰就生活在十五、十六世纪这个时代。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明史》卷一九五有传。他是那个时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思想家、诗人。通过对这样一个典型的追寻和剖析,或许可以为探讨上述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这就是写这本书的出发点。

那么,就让我们把镜头的聚焦点,对准王守仁这个人。鉴于王守仁多以“阳明”自称,故以“王阳明”为传名。

说到明朝的王守仁,套眼下时髦之词,叫做“有很高的知名度”,可以说,读过点书的人大概不会不知道。然而,进一步追问: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似乎又未必那么清晰,那么简单可以回答。

谈到王守仁的生平,近年出版的各种传记,几乎都津津有味地述说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王守仁原先是个六品主事,因为仗义上疏,反对太监刘瑾,结果被打了屁股,贬斥到贵州的龙场当驿丞,变成了相当于现今招待所兼邮局的“所长”或“主任”,低于公务员中最末等“从九品”的“勤杂”人员。

当时在京城管事的太监刘瑾是一个做事很绝的人。对于王守仁,不肯就此甘休,他特地找来了杀手,准备在王守仁离京赴任途中杀掉他。

王守仁料到刘瑾不会放过他,便在经过杭州时玩了一个把戏,把自己的帽子和鞋子丢进了钱塘江,还留了封遗书,大意是我因为被人整得很惨,精神压力太大,所以投江自尽了。

杀手们听说这人已经自尽,就回去交差了,更可笑的是连杭州的官员们也信以为真,还专门派人在江边给他招魂。

而与此同时,魂魄完好的王守仁已经漂泊到了福建,他虽然保住了命,却面临着一个更为麻烦的问题——下一步怎么办?

在武夷山,王守仁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老朋友。他的这位朋友思考了很久,给了他一个天才的建议:“还是算一卦吧。”

算卦的结果出来了:利在南方。

那就去南方吧。

王守仁告别了朋友,踏上了新的征途。

这个故事,有各种文本,基本都是根据明代的《皇明大儒王阳明靖难录》改写而成。这是一个流传了近五百年的传说,很吸引人。

这个传说,笔者所见的最早的记载,乃是从王守仁的弟子中流传出来,到明代嘉靖年间,赵时春所写的《王守仁传》已可见。此后,又被《高坡异纂》等“小说家”流的笔记记载,被传说为冯梦龙所作的《皇明大儒王阳明靖难录》(有日本排印本),进一步加以渲染,流传海内外。多年来,一直被某些学者认为是真实之事。近年出版的日本冈田武彦的《王阳明大传》也相信这一传说,可见其影响。

然而,这毕竟只是个故事。《三国演义》并非《三国志》。我们总不能把小说《三国演义》中那位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当作三国时代的真实关羽吧?(当然,小说形象的产生,也有历史真实的影子,那是另一回事。)

其实,早在明代,湛若水写的《阳明先生墓志铭》中,就已经点明此传说不可信。清代也有学者指出过。但这个故事毕竟有趣、有料、惊险、奇特,所以流传不绝。

历史人物的传记,若不建立在确凿的史料之上,容易深陷个人主观的泥沼,无法支撑起人们长久的信念。真实,才是最顽强有力的要素。

在当今文化快餐风行的潮流中,要对上述传说加以辨析,或被认为“冬烘”,或被反问一句:“凭什么说,你认为的就是真的历史,人家说的就是传说故事呢?”我绝对不认为自己所写的,便完全真确地再现了历史——那只是我追求的目标。

希望通过同志者不断地相互批评探讨、切磋琢磨,逐步接近历史的真实。

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但历史研究,归根到底,还是要让事实和理性说话。

要撰写王守仁的传记,首先应当了解,在此之前,有关研究达到了怎样的地步,处于怎样的水平。

早在王守仁去世后不久,就有其墓志铭、行状、年谱等生平资料的整理。在近年出版的《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浙江古籍出版社新编本)中大致可见。

近年,国内已经出版的“王守仁传”主要有:

张祥浩的《王守仁评传》(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周月亮的《心学大儒王阳明传》(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

钱明的《儒学正脉——王阳明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等等。

在海外,最早有日本高濑武次郎的《王阳明详传》(日本,广文堂书店,1916年)。日本有关王阳明的著述还有:山本正一的《王阳明》(日本,中文馆书店,1943年),山下龙二的《王阳明》(日本,集英社,1984年),近年有冈田武彦的《王阳明大传》(此书已有中文版。重庆出版社,2005年,2018年修订版)等等。

此外,日本吉田公平的《王阳明》(日本,角川书店,1988年)、北美华裔学者秦家懿的《王阳明》(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1年)、陈荣捷的《传习录详注集评》(台北,学生书局,1997年)也论及王守仁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