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前言
十五、十六世纪,是大航海的时代,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是世界走出了中世纪、新时代的曙光映现在地平线、新的生产方式展现出生命力的时代。
十五、十六世纪,也是中华文明——这存续了近五千年的文明,在历史进程中,开始从世界的领先集团中脱落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在东亚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作为中华文明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面对社会的变化,在现实中,是如何活动的?他们的梦想和追求是什么?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何面对世界变化?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是怎样的?这样的模式和结构在社会变化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五百年后再回首,面对着当今的世界,面对着未来的云天,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反思?可以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就是我在提笔时,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
毫无疑问,我不可能完全回答这些问题。但我在思考,在反思。
思考和反思,应该有具体的对象。王守仁,恰恰就生活在十五、十六世纪这个时代。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明史》卷一九五有传。他是那个时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思想家、诗人。通过对这样一个典型的追寻和剖析,或许可以为探讨上述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这就是写这本书的出发点。
那么,就让我们把镜头的聚焦点,对准王守仁这个人。鉴于王守仁多以“阳明”自称,故以“王阳明”为传名。
一
说到明朝的王守仁,套眼下时髦之词,叫做“有很高的知名度”,可以说,读过点书的人大概不会不知道。然而,进一步追问: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似乎又未必那么清晰,那么简单可以回答。
谈到王守仁的生平,近年出版的各种传记,几乎都津津有味地述说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王守仁原先是个六品主事,因为仗义上疏,反对太监刘瑾,结果被打了屁股,贬斥到贵州的龙场当驿丞,变成了相当于现今招待所兼邮局的“所长”或“主任”,低于公务员中最末等“从九品”的“勤杂”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