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图解心经

(身心灵,新时代,新纪元,灵性资源,灵性资料,灵性书,灵性课,儒佛道)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编者序

养疗心病的良药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意远旨深,千古传颂的玄妙经句,即是出自《心经》。《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又略称《般若心经》,经文只有260个字,在佛界的地位却举足轻重。

它和《金刚经》一样,在佛界广为流传,是《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并被认为是600卷《大般若经》的心髓。《大般若经》由唐玄奘翻译,为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号称“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其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它的中心思想主要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所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虽然自性空,但并非虚无,假有的现象仍然存在。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

260字的《心经》不但涵盖洋洋600卷《大般若经》的微言奥义,并且还将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呈现了出来。如:五蕴、六根、六触、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六度、究竟涅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如此简练的经文,包含的佛教内容却如此丰富,因此被佛教徒信奉为圭臬,尊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寺庙的早晚课诵本中都有其编录,将它作为早晚必诵和常诵的一部经典。

这部经典最早是由后秦著名法师、译经家鸠摩罗什传入汉地的,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流传最广的汉译本则是后来玄奘大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历史上的《心经》汉译本共有十一种,重要的除了以上所说的两个略本外,还有五个广

本,因为本书中都有涉及,不再一一赘述。

《心经》的“心”字,梵文原意是“心脏”、“肝脏”,引申为“核心”、“心要”,代表最精要的法义,《大般若经》的浓缩与精要。另外还有一种含义,那就是心之经,也就是治愈心病的经,这对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更有意义。

明朝的王阳明曾经说:“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而这贼就是内心的烦恼,佛经中也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心也是指我们心中的烦恼。而《心经》就是要治我们的种种心,叫人找到自心,认识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执,沐浴佛化,来洗涤我们内心的垢秽,使人心平气静,进而拥有超脱的智慧,还我们本来清凉的境界。因此,《心经》可说是帮助我们找回自心的佛经。

《心经》自公元402年被译介到汉地,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但是破译此经却遇到了很大困难,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玄奥艰深的佛学理念,并且此经的特点是文约而义深,除非有高僧大德的指引,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经义领略透彻。因此这也就难怪在以往的诸多佛典注释书籍中难见其踪影,并且有也只见其皮毛。

我们编绘这本书则借鉴了古哲大德的真知灼见,并将围绕《心经》的诸多问题一一呈现出来,以期拨开它的重重迷雾,让人们更为真实地领悟和体会《心经》的真谛。

书中采用准确简洁的现代图解手法,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同娓娓道来的文字相得益彰,让人们在视觉上的享受中获得一次心灵的砺炼。

目录

编者序 养疗心病的良药

《心经》结构分析图

本书阅读导航

Part 1 《心经》的由来与主旨

1.《心经》的起源:260字来源初探

2.《心经》与《大般若经》:二者之间什么关系

3.《心经》第一个汉译本的译者:鸠摩罗什

4.流传最广的汉译本:玄奘法师与《心经》的因缘

5.《心经》的七个汉译本:两个略本和五个广本

6.两种《心经》:“广本”和“略本”的区别

7.《心经》般若思想的核心要义:空

8.《心经》的精神:明白并破除执著

9.《心经》的佛法道理:因缘所生法

10.《心经》的人生观:人生是苦

Part 2 与《心经》相关的一些问题

1.探讨《心经》人物:佛陀在《心经》中的角色

2.《心经》说法盛会:有哪些人参加

3.《心经》的说法地点:佛陀与观自在菩萨在哪里开示

4.王舍城:在佛教史上为什么如此重要

5.《心经》的听众:三种对象

6.《心经》的性质:是“经”还是“咒”

7.密教的般若佛母与心经女神:可否同属一人?

8.甚深禅定观修状态:观自在菩萨说法

9.人们喜欢《心经》的原因:字句简短,含义深远

10.《心经》的应用:找回自己的心

11.《心经》的文字:《大般若经》的精髓

12.《心经》流通分:与一般经典有何不同

13.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心经》咒语出自何处

14.《大般若经》的说法地:四处

Part 3 如何读懂心经

1.掌握关键佛法词汇:体会《心经》世界

2.了解佛法词汇梵语原意:解开《心经》经文真义

3.读略本,也要读广本:更全面、正确地认识《心经》

4.掌握《心经》的修学次第: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八个字的正确念法

6.般若等于智慧:玄奘大师为何不直接翻译

7.《心经》浅解:从字面上初知《心经》梗概

8.密教《般若心经》的修持法:日日念,经常念

9.密教《般若心经》的数珠法:随身使用不染一切诸恶

10.密教《般若心经》的念诵法:唱真言的规定

11.密教《般若心经》的供养法:置神坛的标准

12.密教《般若心经》的抄写:开发自我的妙法

Part 4 《心经》经文详解

1.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般若智慧已达自在之境:观自在菩萨

3.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状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4.照见五蕴是空无实体:照见五蕴皆空

5.利他、救世、利益众生:度一切苦厄

6.智慧第一的佛弟子:舍利子

7.色与空两者相互依存: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8.物质现象为空,空也为物质现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心理层面的四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10.一切法都是空性: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11.佛的宇宙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2.“空”无五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13.六根为空,六尘也不会影响自身:无眼耳鼻舌身意

14.一切世间现象皆为空无: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15.十二因缘也是空性: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16.超越四谛:无苦集灭道

17.去除对概念名相的执著:无智亦无得

18.依据般若甚深智慧证得空性: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19.不畏生死,自然没有任何恐怖: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20.远离不合理的思想行为:远离颠倒梦想

21.一切烦恼都已止息:究竟涅槃

22.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三世诸佛

23.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前导: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24.无法超越的完全正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5.赞叹般若有极大的力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26.般若波罗蜜多是伟大的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27.离苦得乐,达到涅槃: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28.咒语与经文的分水岭: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29.前往、到达:揭谛揭谛

30.直接无任何媒介地证悟空性:波罗揭谛

31.波罗僧揭谛:一起向彼岸去吧

32.成就圆满的智慧:菩提萨婆诃

Part 5 读《心经》还需了解的佛法概念

1.法:一切事物,宇宙万有

2.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3.三宝:佛、法、僧

4.涅槃: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境界

5.缘起:诸法由因缘而起

6.十二缘起:探求人生痛苦的根源

7.心性:心识本来所具的不变不改体性

8.无我:没有众生所执为实常的自我

9.无常:没有恒常的存在

10.因果相续:因因果果,没有间断

11.有漏皆苦:佛教对苦的缘起解释

12.三界唯心:一切现象不离“心”

13.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众生的誓愿

14.大乘:着重利益大众的行为

15.五乘教法:佛教修行的五种教义体系

16.菩萨:将自己和众生一起解脱出来

17.四摄:摄引众生归向佛道的四个条件

18.八宗: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

附录一

1.藏文版与玄奘版《心经》咒语的差异

2.《心经》密教化的证据

3.不同根器运用三科的修行方法

4.鸠摩罗什《大品般若》与玄奘《心经》比较分析表

5.玄奘《大般若经》与玄奘《心经》比较分析表

附录二

1.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3.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石室本 唐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

6.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上都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慧轮奉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