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的灵学社,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本三元;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课程终身会员198元;
③线上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馆长社长创始人每周分享干货;
④全国最大的线下灵学交流分享会,每月每次900元;
⑤终身灵学圈子精英社群30000元,入私密群,共建一个属于我们灵学爱好者的家。
想加入我们,请联系我微信:356508476
70年代末一个深秋的下午,在电车站,父亲撞翻了一个身着橙色衣服的女孩怀抱的满筐橙子。之后他们在一间咖啡馆里再次邂逅,女孩仍然穿着那件橙色衣服,怀里依旧抱着一大袋橙子。正当父亲为他俩再次的偶遇感到诧异时,女孩眼里竟满含泪水地转身而去。父亲木然地伫立在街头,任由她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他们第三次相遇是在圣诞节那天。分别时,父亲终于向女孩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并问她何时还能相见。女孩许诺半年后愿与他长相厮守的约定,随即再度消失。
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父亲终于知道了这个神秘的橙色女孩的全部故事。
父亲在信里回忆了他与橙色女孩从恋爱、结婚……直到他生病写这封信时的那段美好时光。同时,“短暂与永恒”“生命与死亡”这一永恒的哲学命题,再一次以文学的幻化形式从乔斯坦·贾德的笔下淌出。从此,乔治的生活因这封超越时空的信而变得不平凡。他能够透过这封信,解开这个由生死、爱情、人生及时空所交织而成的谜题吗?面对生与死,相聚与分离,希望与绝望,幻想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等种种问题,他又将做何选择?
我父亲死了已有十一年,当时我才四岁。我从来就没有指望过,能再听到关于他的消息。可现在,我们正在共同写一本书。
这些文字就是这本书中开头的几行,它们都是我写的;但我父亲很快就会加入进来,毕竟这本书的大部分都得由他来讲述。
我不知道,我是否还真能记起我父亲。也许我只能认为,我之所以还记得他,主要是因为我经常翻看他那些照片。
有一幅照片上,我和我父亲坐在客厅里的皮质旧沙发上。他当时似乎正在讲什么有趣的事儿。那张沙发我们现在还保留着,可我父亲已不再坐在那里。
另一幅照片则是,我们悠然自得地坐在玻璃走廊上的绿色摇椅里。我父亲死后,这幅照片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此刻,我试图止住摇椅,因为我要把我的所有想法,都写进一个厚厚的记事本。以后,我还要把所有这些都输入我父亲留下的那台旧电脑中。
关于这台电脑,我还有得说的。为此,我必须回到过去。
我们家里还有我父亲的录像带。有一段录像上,父亲和我坐在我们位于费尔斯多伦的度假寓所外面。时值复活节,外面阳光灿烂。我们俩各自的手里拿着半只甜橙。我正使劲儿地吸吮橙汁,我手里的橙子还没有剥皮。我父亲可能正在思索某些完全不同的橙子,这一点我相当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