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三:就是这个!就这个!但我老早就知道了!
数三发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的酒店房间里。这是2008年11月一天的黄昏时分,再休息两天,百睿客就要开始一个十天的工作坊项目——“远见卓识领袖训练”。他刚开始看一本朋友推荐的书,正看第一页时,他突然抬起眼睛,他……醒来了!
想象一下:你一天晚上上床后睡着了。睡觉时你梦到自己在骑马。你发现自己策马进入了一片阴暗的森林,突然马就消失了。你独自一人,森林看起来比以往更加阴森险恶。你沿着小径走到一座房屋前。你一下子就处于屋内了。这个房屋看起来像博物馆,挂满了名画,不知怎的,你知道这些画都属于你!现在你非常富有,是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突然,大地动摇,一只大熊追着你,你乘着滑雪板,沿着山往下滑。但是你下面并没有雪,你确定自己要摔倒了!然后你内在某个东西咔嗒一响,你明白过来你是在做梦。你还是想拼命地逃离大熊,努力地在无雪的斜坡上开辟路径,但你意识到了没有一样是真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你既害怕,又不害怕;你甚至有些享受这种恐惧。
现在再想象一下:你坐在剧院里,观看台上催眠师的表演。他向观众介绍自己并解释催眠。他问有没有志愿者,你就把手举了起来。舞台助理选了你,你被带到台上,和其他十来个志愿者一起。你证明了自己是最佳的被催眠人选,并进入了一个很深的恍惚状态。在恍惚中,你确信你并不是之前过了一辈子的那个自己。现在你是莫斯科芭蕾舞团的演员!你随着《天鹅湖》的音乐,在舞台上心醉神迷地跳跃,还做足尖旋转。你的弯曲和旋转动作可能笨拙,但你完全陷入了这个角色并认为这是真的。但当催眠状态解除时,你回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你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但你的同伴在向你描述你的表演,还笑出了眼泪。
这些是百睿客·肯尼迪想出来的比喻,用来描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在上一刻,他照常过着生活,希望获得足够的经济保障来支持孩子上完大学,努力成为更好的咨询师和工作坊导师,探索如何保持婚姻中的和谐与爱,并挣扎着去发现自己真正是谁。而下一刻,他就醒来了,催眠的法术失效,每件事都绝对地改变了。
他在厨房的经历已经让他明白,他一直住在一个信念的囚牢中——这些信念与他自己以及他所生活的世界相关。现在,信念的牢墙似乎又开始解体,不过这次解体看起来更深刻更完整。他感知到,这种新的觉知是永久的,他觉得自己已然经过了生命的某个临界点,此后没有回头路可走。这里有种清晰度是他从未了知的。
在过去,他经历了受启、神秘洞见、异象的启迪、显灵,还有一些可以称作开悟的短暂片刻。每个这样的体验都伴有某种感受,比如感到扩展、极乐、清晰以及敬畏。不过,在他从恍惚中醒来时,没有一个这类的“连带效应”出现,可能除了清晰以外。但即使是清晰,也和他所谓的“灵性体验”不大一样。事实上,很明显地缺乏任何特别效应。云彩没有分开,为号角或天使合唱团开路。他也没有听到天乐,没有看到比灿烂千阳还要亮的光芒,或尝到从天界之泉满溢而出的甘露。他没有看到神的脸,甚至没有从椅子上飘浮起来——可能除了去再拿一杯茶之外(但他很肯定这是靠他个人之力完成的)。他心灵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