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并没有投入大量词汇去给“涅槃”一种哲学性的定义。一个原因在于,涅槃是无条件限制的,先天的,至高无上的存在,非世俗,显然世俗的概念性词语是套不上去的,凡套上去的表述,都不可避免的是“有条件限制的”,表象可见的,平常世俗的东西。另一个原因是,佛陀的任务目标是实际的引导众生脱离内心苦痛的煎熬,把内心的煎熬之苦解脱掉,并因此,他关于“涅槃”的描述,主要是启发和鼓舞,赋予激励的诱因,刺激达成它的动机,激励人们一定要想办法去走完涅槃的路径。他把涅槃描述为一个至福,一个无上安宁的至高状态,表述为永恒,不死,无悔恨,把涅槃表述为令人满意的,值得拥有的,作为奋斗的目标。去展示必须采取哪些措施实现涅槃,去指出这一目标意味着一项明确的任务,他形容这是所有结构队列的“定格”,所有的编队停息静止。释放所有扣押,放开附属和结合,松开所有依恋,熄灭渴望和瘾头;冷静而无偏见。首要的是,涅槃是苦痛煎熬的止息,对于那些搜寻苦痛煎熬终点的人们来说,这样一个“名称”和指向,就足以召唤他们上路。
===================================================
引自“Udana 8.3”优陀那8.3中的著名陈述:
修道者们!有一存在---[从未出生,从不变动,非被造,非组合构造而成]。如果没有这存在,那么就不会在此显现出可知觉的---从[出生,变化,被造,被组合构造]中"释放解脱"。只因为这[从未出生,从不改变,非被造,非构造组合]的存在,故而才显现出从[出生,变化,被造,被组合构造而成]中的某种可知觉的“释放解脱”现象。
“盲人摸象”的著名寓言故事,出现在“Udana优陀那”里,在Tittha Sutta (Ud. 6.4)